-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瘿病经络诊察临床探究
中医瘿病经络诊察临床探究摘要
以体表经络穴位病理反应、导电量值作为观察指标,对瘿病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分析,从中探讨中医瘿病的经络变化规律。结果:瘿病患者主要以心、肝二经变动异常最多见,其次也常表现为心包经、三焦经、小肠经、大肠经、胃经的异常。说明瘿病患者进行体表经络穴位病理反应诊察、原穴导电量检测是有意义的。
主题词瘿/诊断经络穴位诊断心经肝经皮肤低电阻点
瘿病为中医病名,是以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吞咽时可随之上下移动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疾病。西医的甲状腺病,如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瘿气)、单纯性甲状腺肿(气瘿)、甲状腺良恶性肿瘤(肉瘿、石瘿)、甲状腺炎(瘿痈)都属于祖国医学”瘿病”范畴。其病因主要为情志内伤、饮食水土失宜和体质因素。气滞、痰凝、血瘀壅结是瘿病的基本病理。《灵枢”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灵枢”用针者,必先察其经络之实虚,切而循之,按而弹之,视其应动者,乃后取之而下之。”由此可见”察经络知其变”的重要性。本文对中医瘿病进行经络诊察,以探寻经络变化的规律,以便于下一步指导临床治疗。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文60例瘿病患者均为西医明确诊断且目前症状明显,实验室指标异常的初诊和复诊病人。其中男18例,女42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75岁;病程最短7天,最长8年。甲状腺机能亢进症48例,单纯性甲状腺肿7例,亚急性甲状腺炎2例,甲状腺腺瘤2例,甲状腺癌1例。
1.2诊断标准(1)中医瘿病证型标准按照高等医药院校统编本科教材《中医内科学》瘿病的证型标准结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分为肝郁气滞型、痰结血瘀型、心肝火旺型、心肝阴虚型、气阴两虚型。
(2)经络异常判断标准
穴位压痛评级标准用于审、循、切、按、扪的体表经络诊察法。一般压痛定为(+),明显压痛(?),皱眉呼痛(?),疼痛拒按(?)。经络虚实、失衡的判断标准用于经络的原穴导电量检测。在病人安静状态下,分别测定上肢组及下肢组各经的左右诸原穴导电量,将上肢及下肢各原穴测定值分别相加后各除以12,所得的数字作为上下肢组各组的基数。如左右原穴导电量均高于或均低于基数1/3或左右相差一倍以上者,均列为异常数。规定:均高于基数1/3为高数,经络属”实”;均低于基数1/3为低数,经络属”虚”;左右相差一倍以上,为差数,属”经络失衡”(临床判断以左右相差12μA或1/3基数以上属”经络失衡”)。
2观察方法
2.1十二经原穴电性检测方法
仪器采用电子工业部第十一研究所研制的DTC-Ⅰ型探穴测温仪。仪器包括测电和测温两部分。本研究运用其测电部分测量十二经左右同名原穴的导电量。仪器工作指示为100满度,使用电压9~12V,灵敏度1μA,探极压力均匀一致约500g,室内温度为20~25℃,秋冬之季。受试者测试前安静休息并暴露待测部位10min,取仰卧位,肌肉放松,在测定过程中保持安定。被测部位皮肤用酒精棉球轻柔擦拭以清除污垢或脱脂,然后以生理盐水擦拭,待皮肤外观恢复常态后予以测试。测试方法,让患者手握柱极,术者持动极(移动探头)在直径不超过1cm的原穴范围内进行探测扫描,速度为1cm/2s,移动过程中注意表头及声音的变化。表头偏转极大值,同时可听到蜂鸣叫声以示探到穴位。待电流值稳定30s后,记录测定值。测量原穴顺序,先外侧后内侧,先左侧后右侧,先上肢后下肢。每一原穴数值以测量3次所得3个较接近稳定的数值取其平均值为准。将其填表记录,单位为μA。
2.2审、循、切、按、扪体表经络诊察法
受试者一般采用仰卧检查胸腹四肢的腧穴,骑椅而坐,双手抱于胸前,头稍前倾,松衣检查背部腧穴。术者先以目审视体表经络的外观,寻找瘀斑、瘀点、丘疹、皮疹、脱屑、色泽异常等变化,再以食、中、环指指端切候体表经络的脉动之处,可候额角、耳前、大迎、人迎、寸口、太溪、冲阳脉等处。然后从四肢远心端向近心端循摸、推压体表经络的循行部位,即沿经循推,至少循3次,第1次寻路,第2次力度适中,有意寻异,第3次相对定位,以诊察沿经循行部位有无异常有形的物质,如条索状物、结节、硬块等改变。在循的基础上,以拇指或食指指腹来按压经络上的腧穴,尤其是原穴、络穴、郄穴、五腧穴、背俞穴、头穴、八脉交会穴等,观察喜按、拒按及按压时的麻木、酸胀、疼痛等异常感觉。最后以掌面触贴患者体表皮肤的平坦部位,如额、胸、腹、背、腰等处,来了解这些部位皮肤的润枯和温度情况。
3观察结果
3.160例瘿病患者体表经络穴位病理反应诊察结果,见表1。
表1的病理反应中压痛多表现为?以上。在体表经络穴位病理反应中,通常结节、条索物柔软不痛为虚,结节、条索物硬胀压痛为实;酸胀、麻木多为虚;郄穴反应多为实,原穴反应多为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