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孤独代价-死亡风险不亚于吸烟
孤独代价:死亡风险不亚于吸烟最新研究成果首次揭示了寡居与死亡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且给出了惊人的量化结果:40%的女性和26%的男性会在伴侣去世之后3年内死亡。
“寡居效应”
一句非洲谚语说:“如果你想走得快,就独自行动。如果你想走得远,就结伴而行。”
丧偶会增加人的死亡率,这种情况被称为“寡居效应”,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仔细考察了自1991年起记录在案的58000X~f夫妇,最终发现寡居效应不仅对老年人成立,对四十岁的成年人同样成立。研究者用了三种不同的方法,首次以有力的证据表明寡居与死亡之间存存因果关系。
“关键信息就是,不管你考察哪种死亡的原因,寡居效应都存在。”英国经济与社会研究理事会保罗“这是一个清晰的论证,丧偶等社会效应会对人的生命预期造成重要影响:”
在他们研究的58000对夫妇中,有40人在配偶去世10天内便死亡,其中至少有12人是在配偶去世当天死亡的。波伊尔等人研究发现,人最有可能在配偶去世后的半年内死亡,而寡居效应最长可以持续10年。
风险不亚于吸烟
孤独感是生活中并不陌生的感觉,也是文学作品里经常表达的意象。不仅仅是丧失伴侣这样的重大变故,一些小的变动,比如到一个新的城市去读书,或是家人外出务工,或是失恋,都会让人产生孤独感。许多人即便生活在拥挤的大城市里,也难消除内心的孤独。
办公楼里的向领、富于想象力的出租车司机、一心想成为作家却屡屡受挫的年轻人、即将结婚的迷茫男女、古怪的老教师、新转学的小学生、肺结核病人、老病号的妻子、爵士钢琴手、郁郁不得志的军官,无一不是孤独的。
孤独感不仅是对人内心的折磨,实际上,一系列的研究已经发现,它对人造成的死亡风险并不亚于吸烟。孤独给人造成的心脏病风险与肥胖和高血压造成的风险相当。还有证据表明,有信仰的人中最长寿的是那些经常参加宗教仪式的,而不是那些对他们的信仰感受最深的。这说明,并不是信念让人更长寿,而是人与人的接触让人更长寿。
真的让人心碎
“我心都碎了”,这并不仅仅是夸张的修辞,实际上,孤独感真的会让人的心脏出现问题、
“孤独的人与不孤独的人不同,他们倾向于把有压力的情势理解为威胁而非挑战,被动地以清求器械或感情支持的方式来应对,而不是主动适应并力图解决问题”荚同芝加哥大学认知和社会神经系统科学中心主任约翰乔波说:对压力的不同的应对方式造成了血流阻力的不同、这可能造成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血压也逐渐升高,
研究发现,孤独者唾液中的皮质醇和小便里的肾上腺素含量比普通人要高,这说明,孤独能够影响到人的交感神经系统,它让人容易进入一种应对若隐若现的威胁的状态。
对于老年人,孤独感还可能增加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一组研究人员对八百多名平均年龄在80.7岁的老人的监测结果表明,孤独者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可以达到不孤独者的两倍。对于年轻人来说。尽管孤独感不会立刻让他们疾病缠身,但也会对他们的健康造成影响。
测量孤独
1978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丹20个陈述句,比如“我不再与任何人接近”或“没有人真正了解我”,受试者要根据自己与陈述的符合情况为每一项打分。最终研究者能够根据一个人的总分来判定其孤独感程度。这套测试题被称为“UCLA孤独感量表”,这个量表是当前使用最广泛的测量孤独感的工具。
一个人是否孤独,并不能根据他(她)的联系人的多少做出判断。许多人拥有大量的社会关系,但他们仍然感到很孤独。
美国哈佛大学的流行病学家莉萨(她)不孤独。如果一个已婚人士缺乏密友或者很亲近的亲戚,那么他们的健康风险就比那些未婚但有密友的人要更高。
研究还发现,在人们的社交网络中,孤独是可以传染的,就像感冒一样。孤独的人会把孤独感传染给他(她)周围的人。最终这些人会移动到社交圈的边缘。
与生俱来
流行病学研究已经发现,相较于不孤独者,孤独者更难将自己照顾好。他们的饮食会更差,会喝更多的酒,运动得也更少,更频繁地离婚。
孤独有害健康是具有进化生物学解释的。对于我们的祖先来说,一旦被孤立,就意味着失去了群体的保护,并且危及到他(她)将自己的基因传递给下一代。孤独感带来的种种副作用是身体在向我们发出预警――我们的社会关系已经过于微弱了,我们只有改变当前的状况,才有利于基因的延续。
研究还发现,孤独不仅可以在社交网络中传染,它实际上还可以部分遗传。他们用UCLA孤独感量表测试了8600多对双胞胎和他们的家庭成员,结果发现个体间不同的孤独感有37%取决于基因遗传。
这个结果并不是说父母会将孤独感遗传给子女,他们所遗传的是,面对孤独时个体感受到的痛苦程度。对于某些人来说,孤独感是与生俱来的。
(摘自《南方周末》)
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四川盆地课件.ppt VIP
-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解读 九年级下第二章 物联网.pptx VIP
- 【人教新版】七上第三章 第二节 《世界的地形》教学课件.pptx VIP
- 第7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课件)-【中职专用】《中国历史》(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pptx VIP
- DB50∕T 1786-2025 门诊安宁疗护服务规范.pdf
- 《蒙牛企业介绍》课件.ppt VIP
- 学生的学习风格.ppt VIP
- 9706.1有源医疗器械检测用-GB_T 42062-2022风险管理报告.docx VIP
- 苯甲苯冷凝器工艺设计(课程设计).doc VIP
- 8、第八单元习作:我的心儿怦怦跳(教学课件)四年级语文上册单元作文(统编版).ppt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