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闪闪红星》背后艰辛.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影片《闪闪红星》背后艰辛

影片《闪闪红星》背后艰辛编者按: 近年来,在中华大地掀起了追溯历史、回顾往事的热潮,“红色经典”成为我们建国前后几代人的记忆和情感。让我们再一次感受革命与传统的震撼,也唤起我们对以往岁月的回忆。 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故事片《闪闪的红星》,在30年前可谓家喻户晓,主人公潘冬子更是尽人皆知。 如今许多40岁以上的人提到《闪闪的红星》都会滔滔不绝。《红星歌》《红星照我去战斗》《映山红》已成为经典歌曲。 那么这部电影是根据哪部儿童小说改编的?主人公潘冬子的原型又是谁?小说又是如何搬上银幕的?其间经历过怎样的波折? 潘冬子的原型 到底是谁 1961年,李心田在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两个小八路》,受到欢迎,后来编辑又约请他再为孩子们写一部小说,于是便有了《闪闪的红星》的创作。当时李心田是部队文化速成中学的教员,所教学生中,有很多学生的父母都是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像济南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政治部主任鲍先志等的子女都是他的学生。而这些老红军在战争年代将孩子分送他人,等到全国解放后孩子才找到父亲。还有一位老红军,长征时留给家中一顶帽子,上面有老红军的名字,后来这位红军的儿子拿着帽子才找到了他的父亲。一个抗日战争时期的女青年,入党的第二天就被敌人吊在树上,最后壮烈牺牲。这些真实的故事打动了李心田,为他的创作提供了有利的素材。为了不忘记这些红军子女艰辛的童年,并告诫后人,便有了创作《闪闪的红星》的初衷。 关于冬子的原型,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1975年初夏,上级突然通知李心田参加一个样板戏的研究会。三个穿灰色样板服的人坐在台前,开始时并无意外,后来扯到了《闪闪的红星》上了,让李心田谈创作的依据,对许世友的印象如何,一字未提样板戏之事,气氛非常沉闷。一直到中午送李心田回家的路上,其中的一人说《闪闪的红星》出事了……原来是有人说《闪闪的红星》是给许世友树碑立传的。后来,鲍先志的儿子鲍苏声主动承认《闪闪的红星》写的是他们家的事情,他把账认了下来,此事才过去。 小说出版 一波三折 经过两年紧张的写作,李心田于1964年完成小说的创作,并起名《战斗的童年》,将稿子寄到了北京。不久,“文革”开始了,直到1970年以后,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主持工作的王致远顶住了反对意见,才决定出书。但稿子修改了一遍又一遍,将稿子中冬子妈对丈夫的依恋,红军走后她的失落感以及对白军的恐惧等内容都删去了,甚至加上了读毛主席的书以及毛主席在革命中的作用等。 稿子定了之后,有人认为《战斗的童年》名字一般化。李心田苦思两天后提出改为《闪闪的红星》,但当时的编辑谢永旺考虑到“红星”二字苏联惯用,就提出改为《闪闪的红五星》。清样出来后封面上印的就是《闪闪的红五星》。后来,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负责人王致远硬着头皮把那个“五”去掉,印出来的书才是《闪闪的红星》。 书出版之后,这是“文革”中最先出版的为数极少的文学作品,原北京市教育局局长、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韩作黎发表评论,称《闪闪的红星》是对儿童教育的绝好教材。接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连续广播了这部小说,全国十多家出版社要出版此书。当时,我国的文学作品极少与外国交流,《闪闪的红星》很快被译成了英、德、日、法、越等国文字,对外进行出版发行。那时我国尚未与德意志民主联邦共和国建交,德文译本是在我国驻奥地利使馆签订的,而法国的丽阿夫人1974年因翻译此书而获奖。 小说搬上银幕 躲开江青插手 小说出版不久,便有人找李心田提出要拍成电影。最先和李心田订约的是八一电影制片厂。不久,北京电影制片厂也提出要拍成电影。后来,八一电影制片厂的王汝俊、王愿坚、陆柱国等人同李心田住在总政的招待所里,开始了剧本的研究。最后由王愿坚、陆柱国统稿,八一厂最有实力的李俊、李昂、王平做导演,开始了演员的挑选。 在一百多个孩子中,经过跟踪调查,发现了9岁的祝新运,导演们征求了李心田的意见后,最终确定了祝新运。而祝新运的演出非常入戏,拍摄前把规定的情景讲给他,他很快就能酝酿出情绪来,该哭的时候,眼泪自然就流了出来,根本不用眼药水。少年得志的祝新运因为《闪闪的红星》一举成名,虽然当时得到的“报酬”只有一本影集,上面写着:“祝新运同志留念,八一电影制片厂《闪闪的红星》摄制组赠,1975年9月11日。”后期制作请傅庚辰作曲,李双江演唱,使影片相得益彰。 电影拍成之后,江青指出几个要修改的地方,便由导演去填补一些镜头。后来,由于演冬子的演员祝新运因病服药,把脸给吃胖了,拍出的效果相差很大,实在无法接上,江青也就作罢。这样,《闪闪的红星》才保持了原貌,躲开了江青的插手。 电影公映后,受到各方面的好评。朱德委员长看了影片后的第二天,就为他的外孙女写了“闪闪红星”四个字,现手迹陈列在革命历史博物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