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红-世界茶树原生地孕育一朵奇葩.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滇红-世界茶树原生地孕育一朵奇葩

滇红:世界茶树原生地孕育一朵奇葩滇红产于滇西、滇南两个自然区。其中又以滇西茶区为主,包括临沧、保山、德宏、大理4个州县,种茶面积占全省的52.2%,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65.5%,系滇红的主产区。其中又以临沦为滇红的核心产区,滇红产量的90%左右来自临沧。 这块主产茶区基本上分布在横贯东西的北纬23度27分附近。在北回归线附近不超过3个纬度范围内。被科学家称为“生物优生地带”。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气象专家张坤、李继光、刘运章论证,临沧地处西部型云南低纬山地季风气候的中间带,从地理位置、海拔、光、热、水等气候资源看,全部具有世界一流的种植茶叶的气候条件。 凤庆县在滇西纵谷南部,境内山脉,属怒山、云岭两大山系。云雾缭绕,溪涧穿织,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多红黄壤土,腐殖质丰富。年平均气温13~15摄氏度,年降水量1200毫米,相对温度约70%。由于全县经济基本为农业,几乎没有产生大的工业污染。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优质的茶种。 凤庆茶厂在上世纪70年代末建立了茶科所,在凤庆大叶群体种中继续寻找更优的植株。经过30多年的研究,陆续培育了“清水三号”、“凤庆九号”、“早春翠芽”、“探春银毫”,用于高档茶的生产。而培育一个优良品种至少需要10年的时间。 一种特殊“蜜糖香”被认为是滇红的独有气息,而在此基础上通过拼配产生出玫瑰花香,则是目前最高品质滇红的标志符号。滇红的汤色橘红,通透明艳。如果用白瓷杯盛放,则看到茶汤边缘有一环金圈,茶水冷却后呈乳凝状,被称为“冷后浑现象”。“冷后浑”早出现者质更优。 作为大叶种红茶,滇红的味道更加浓烈、厚重,富有刺激性。尤其是以外销为主的红碎茶,口感;中击力强悍,需要牛奶调饮,很少用于清饮。别的红茶往往三泡之后味道就淡了,滇红可以冲六七泡都没问题,所谓“七碗至束昧”。 从凤庆县城到锦绣村不到50公里的路程,我们走了两个多小时,其中有一多半的路程穿行于浓雾中。路的尽头是一处名为香竹菁的小村寨,村子的山坡上有一棵被称为“茶祖”的古茶树。2003年2月,云南农业大学茶学系教授蔡新亲自测量了茶树。树高10.2米,树幅11.1米×11.3米,树根周长5.67米,直径1.59米,要四五个人才能合围抱住。 古树的发现引起了生物学界广泛的注意。北京市农展馆馆长王广志教授,采用同位素方法,推断香竹箐古茶树树龄在3200年以上。2004年初,日本农学博士、茶叶专家大森正司、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林智博士对香竹箐古茶树做了测定,认为树龄在3200~3500年。这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年龄最古老的茶树。 3200年――当这裸古树萌发的时候,中国还处于商朝末期。更让人吃惊的是,这棵古树有明显人工栽培的迹象,即使不是为人所植也是经过了人工驯化和利用。换句话说,在3200年前的商朝末期,滇西大山中的先民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利用茶树,采撷茶叶了。 3000多年过去了,香竹菁古茶树依旧郁郁葱葱,枝繁叶茂,每年可采鲜叶400多斤。 香竹菁古茶树的发现和确认,进一步证实了茶树原生地在中国云南的澜沧江流域。 从上世纪50年代起,凤庆县政府曾经先后4次对境内的古茶树资源进行普查。2005年5月最后一次普查也是最详细的一次普查,最后统计出凤庆共有古茶树群落5.6万亩,其中野生古茶树群落3.16万亩,民国以前栽培的古茶园2.13万亩。 与历经沧桑的古茶树相比,滇红的历史则短暂得多。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不久,长江中下游的传统茶区相继沦陷。中茶公司技术员冯绍裘被疏散离开安徽皖南的祁门茶叶改良厂。1938年春,冯绍裘应旧中国中茶公司邀请到汉口参加该公司工作,任技术专员,搞茶叶产销技术工作,同年8月随旧中茶公司迁往重庆工作。 红茶是当时中国重要的出口商品,茶叶贸易是赚取外汇的重要渠道。但战争爆发,使传统安徽、福建等红茶产区相继被切断,中茶公司,必须开辟新的红茶产区,恢复出口,以购买军用物资,坚持抗战。正是在这个背景下。1938年9月冯绍裘受命前往云南调查茶叶产销情况。这年10月,冯绍裘从昆明出发,乘汽车沿滇缅公路颠簸了3天到达大理下关。他在下关仔细考察了沱茶,对来自凤庆的大叶茶非常感兴趣。 于是冯绍裘向南又走了10天山路,沿茶马古道的路线,翻过无量山,在巍山渡过黑惠江到达鲁史镇,跨过澜沧江最后到达顺宁(原凤庆)。 当时正是秋末冬初的季节。长江南北的茶区都已停止产茶。而此时顺宁附近的凤山上,茶树成林,一片黄绿,生机盎然。茶树有一丈多高,芽壮叶肥,白毫浓密,芽叶生长期长,顶芽长达寸许,成熟的叶片大如枇杷叶,嫩叶中含有大量的叶黄素,产量高品质又好。这些凤庆大叶种茶非常符合冯绍裘的要求。 于是他到风山上采了鲜叶十几斤,分别制成红茶、绿茶各一斤多,结果令人振奋。红茶样: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