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疗法作用机理国内外探究进展.docVIP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艾灸疗法作用机理国内外探究进展

艾灸疗法作用机理国内外探究进展(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系,北京100029) [摘 要] 目前,国内外在艾灸的药性作用、物理作用、局部(包括穴位)作用,艾灸对免疫系统、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血液循环系统以及艾灸对机体代谢的调节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虽然对艾灸疗法的作用机理尚未明了,但研究工作在不断深入。本文对近10年来艾灸疗法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作了详细介绍。? [主题词] 针灸原理;艾条灸AdvancesofStudiesonMechanismsofMoxibustionTherapyatHomeandAbroadWangLei ,LiXuewu,ZhangLi(DepartmentofAcup?MoxibustionandMassage,BeijingUniversityofTCM,Beijing100029)[Abstract] Medicinalactions,physicalactions,andlocalandpointactionsofmoxibustion, andregulatoryactionsofmoxi?bustiononnerve?endocrine?immunonetwork,andbloodcirculationsystemandmetabolismandsoonhavewidelybee nstudiedathomeandabroad.Althoughthemechanismsofmoxibustonhavenotbeencl earyet,thestudiesaregoingdeepinto.Inthepresentpapertheadvancesofstudiesonmechani smsofmoxibustiontherapyinrecenttenyearsareintroducedindetail.? [Keywords] AcupMoxMechanism;MoxaStickMoxibustion 灸法是我国传统医学的外治法之一,具有温散寒邪、温通经络、活血逐痹、回阳固脱、消瘀散结以及防病保健的功效。宋?窦材在《扁鹊心书?住世之法》中就有”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之说,《医学入门》也说:”凡一年四季各要熏一次,之气坚固,百病不生”;”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可见,灸法在古代的医疗保健中曾发挥着重要作用。现代实验研究也表明:灸法可调整脏腑功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防病治病。随着艾灸疗法临床范围的不断扩大,对其治病机理的探究也在进一步深入,本文将对近10年来国内外艾灸疗法作用机理的研究作一综述。? 1 艾灸的药性作用机理 施灸材料主要是艾叶制成的艾绒。关于艾叶的性能,《本草》记载:”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这说明艾具有广泛的治疗作用,艾的药性可通过体表穴位渗透到体内起治疗作用;又可通过呼吸进入机体,醒脑安神,通经活络[1]。日本在施灸材料方面的研究较为深入[2],有研究认为艾的主要成分是精油,并对不同品质艾的精油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3]。小林和子[4]从艾中提取出有机成分并加以鉴定,认为艾的有机成分是庚三十烷(C37H36)和儿茶酚胺系缩合型鞣酸,鞣酸在优质艾中含量甚少,在劣质艾中含量多,比较经过提取处理和未经处理的两种艾的燃烧温度?时间曲线的形成时,发现如没有C37H36,艾的燃烧将发生困难。除对艾的成分方面的研究外,近年来,一些学者开始聚焦艾的燃烧生成物的化学作用的研究。钟氏[1]认为,在灸疗过程中,艾叶虽然进行了燃烧,但其药性尤存。日本学者大西[5]等将艾和艾的燃烧生成物分别用甲醇提取,发现提取物有清除自由基和过氧化脂质的作用,而且艾的燃烧生成物作用较强。西谷[6]通过研究认为灸疗能引起施灸局部的皮肤中过氧化脂质显著减少,这并非由灸热引起,而是艾的燃烧生成物所致。艾的燃烧生成物可附着在皮肤上,通过灸热由损伤的皮肤处渗透进去,起到某种治疗作用。? 2 艾灸的物理作用机理 艾灸治疗疾病时产生温热效应是取得疗效的关键。古代医家多用艾灸治疗虚寒诸证,这些疗效与燃艾时产生的热辐射和光辐射是分不开的。有人认为,灸疗实质是一种温热刺激的结果,通过刺激皮肤感受器,激发调整神经系统的机能。? 艾燃烧时产生一种十分有效并适宜于机体的红外线,其辐射能谱在0?8μ~5?6μ之间,这表明燃烧艾绒时的辐射能谱不仅具有热辐射?远红外辐射,而且还具有光辐射?近红外辐射,艾灸的能谱近红外辐射占主要成分,且峰谱在1?5μ附近[7]。根据物理学原理,一般远红外线能直接作用于人体的较浅部位,靠传导而扩散热量;而近红外线较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