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剂汁酱有配方五味调及百味香.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调剂汁酱有配方五味调及百味香

调剂汁酱有配方五味调及百味香调味可增加滋味,去除异味而形成风味,基本的方法有烹调前基本调味,加热中的正式调味和加热后的辅助调味,而将基本调味、正式调味、辅助调味组合使用则称混合调味。 烹调从字面上解译,烹是加热,调为调味,烹调合起来就是通过加热和调味把菜做熟。当然这个熟指的是把菜做好能吃,比如凉菜经过洗拌并没加热上火,但能吃了也叫烹调。由此可见,调是中式餐饮之关建,同一菜品,同样作料,经不同人调味,成品却味不一样。这调味是有讲究的,先放什么,后放什么是有顺序的,而且是各村有各村高招。我认识一位同行现在已经是大师级人物,他曾说过,他炒出的菜不知怎的总觉比师兄差一点,后来经师傅指点,仔细观察,原来是醋的投放时间不一样,所以味就不一样。您看同门师兄弟,同一个师傅教的,领悟程度不同,出品都不一样,所以有时到饭店吃饭一回一个味,同一家饭店能炒出好几个版本来。 烹调讲七滋五味,这五味是酸、甜、苦、辣、咸,这是基本味,如同音符一样,用它们可以调出丰富多彩的百味。醋是酸味的代表,有祛腥健脾开胃之功,有人形容醋仿佛是林中的一声鸟鸣,景色因此而变得鲜活。醋挥发性强,放的时间不一样,效果也不同。像烩乌鱼蛋、炒过油肉、西湖醋鱼、鱼香肉丝,醋的投放都不一样。放醋又分明醋、暗醋、闷头醋、响醋等。 醋相传是杜康的儿子黑塔所造。黑塔和父亲学酿酒,这孩子特拧,爹这么说他非那么做。黑塔把原料放入缸肉,结果一开盖,酒没做成却酿出了一种酸浆,尝了尝酸中带甜,味道很美,便储存起来做调味浆,因酿了二十一天酉时而成,黑塔把他命名叫醋。于是就有了“杜康造酒儿造醋”的悝语。据说直到今天,镇江恒顺酱醋厂酿制一批醋的期限还是老规矩――二十一天哩。当然,山西的陈醋却要经过夏伏晒,冬捞冰,越年陈酿以陈为贵。镇江三怪中也有“香醋摆不坏”的说法。 醋的种类很多,有米醋、浙醋、香醋。从颜色上区别有深色、浅色、红色、无色四类。各种醋味道不同,袁枚认为镇江醋颜色虽佳,味不甚酸,失醋之本旨矣,以板浦醋为第一,浦口醋次之。 袁枚是南方人,生在杭州,后做官在金陵一带发展,所以他说的都是南方醋。北方以米醋为好,山西老陈醋,天津独流醋也是佳品。醋在古时叫醯、苦酒、淳酢,也有人叫它食总管和华池佐味。在行业内,还有一个俗名叫忌讳。过去问“放不放忌讳”指的就是放不放醋。现在餐厅服务员也问:先生有什么忌讳吗?不过这忌讳引申了,也包括蒜、辣椒、糖之类。 说到忌讳,在调味中真有忌讳,这就是原料之间的相合相恶。比如糖醋味千万不要放味精,用韭菜就不要放葱,否则会产生怪味异味。醋是酸味的代表,但不是唯一的,酸味调料还有许多,如梅子、柠檬酸、蕃茄汁、浆水、酸汤、泡菜水。钓鱼台国宾馆的烩乌鱼蛋放入西餐酸黄瓜汁和胡叔调味,味道的确非同一般, 调味最关建、最难的是放盐。古人称盐为“百味之帅”“五味之王”,也有称为“味中之虎”的。您听听,老虎!放不好就伤人。盐起调滋味、定主味的作用,菜品好吃不好吃与盐的关联很大。大凡新手都口重,或咸淡拿不准,而造成菜肴不好吃。袁枚说过,调味者宁淡毋咸,淡了可加盐救之,咸则不能使之再淡矣。于是就有“十个厨子九个淡,还有一个没放盐” “大味必淡”的说法。 那么放多少盐合适呢?以吃出原料鲜味不压其他味为准。吃出盐味那就咸了,因为在饭店吃饭是以吃菜为主,不是早点喝粥就咸菜。放盐在烹调中至关重要。使用很讲究。难怪有人说: “有好厨子一把盐”。放盐分量上的拿捏,老厨师用拍勺粘,现在一般用小勺来量,做到心中有数。一般一盘菜约五克盐,但也分什么菜,多大量,汤卤咸淡都不一样,菜、肉盐量也不相同。如大白菜和冻豆腐,一个不吃味,一个易人味,用了底味和没加底味,有的吃盐有的不吃盐。 此外放调料讲究个先后顺序。先放什么后放什么都有讲究,一般规律是先放酒,再放糖,再放酱油,盐一般后放,出锅前才加味精。 调味家族中还有诸多的香料,什么大五香、小五香(桂皮、丁香、花椒、茴香、八角)、八大料(肉桂、良姜、草果、大茴香、白芷、荜拨、丁香、山奈)、十三香……这些都是调味料,也称作料、佐料,由此可见调味的复杂。 袁枚在《随园食单》须知单中是这样论述的:调剂之法,要针对不同的物品,施用不同的材料。有的须用酒和水,如炖鱼;有的菜只用酒而不用水,如东坡肉、盖碗煨肉、瓷坛煨肉;有的菜只用水而不用酒,如汤少宰芙蓉肺;有的菜盐和酱油一起用,有的菜只用酱油而不用盐,如醋搂鱼;有的只用盐而不用酱油;如煨猪腰、青盐甲鱼;有的菜气味太腥,食用前要先用醋喷;有的菜必须先用冰糖杀腥取鲜;有的菜以干燥为好,让汁味浸入食物之中,一般煎炒的菜多采用此法;有以汤多为贵者,使其味溢于外清浮之物是也。这么说吧。调味和为人办事一样,先办什么后办什么,都有规矩,要么老子怎么说“治大国若烹小鲜”呢。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