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 中国传统文化的人生智慧20121228.pptVIP

第七讲 中国传统文化的人生智慧20121228.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七讲 中国传统文化的人生智慧20121228

积极的心态 接受现实 悦纳自我 心存感激 追求卓越 祝福每一同学都有一个好心态, 天天拥有一个好心情! Thank you 祝福在座每个同学都能成功, 拥有美好的未来 !! ???????????????????????????????????????????????????????????????????? 中国 【颁奖辞】 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对另一个更弱小的孩子担起了责任,就要撑起困境中的家庭,就要学会友善、勇敢和坚强。生活让他过早地开始收获,他由此从男孩变成了苦难打不倒的男子汉,在贫困中求学,在艰辛中自强。今天他看起来依然文弱,但是在精神上,他从来都是强者。 * * 第七讲   中国传统文化的人生智慧    2012年12月19日 主要内容 一、中国传统文化核心思想意识 二、儒释道三家的融合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法则 四、大学生的人道之路 一、中国传统文化核心思想意识 1、“文化”的中心是思想,而思想意识中最重要的有两方面:一是价值观念,二是思维方式。 2、中国传统文化固有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 “天人合一”——“和谐” 价值取向: 中国传统文化追求人内心以及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换言之,中国文化侧重于社会和人生问题的探讨。 思维模式:天人合一。 二、儒释道三家的融合 (一)三家追求目标 “思以其道易天下”,具体表现在:改变天下、和谐社会、净化人心、安顿生命。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文明以止,人文也。 --《周易》 儒释道核心价值体系 儒家:“仁信敬诚礼义廉耻” 道家:“道德自然无为处下” 佛家:“中道慈悲苦集灭道” 儒家通过“仁爱”之道,道家通过“自然”之道,佛家通过“慈悲”之道,以实现社会、人生的和谐与完善。 (二)修行设计“心性双修,由已及人” 儒家:明明德 、亲民、止于至善 (最高目标:“贤人”“圣人”) 道家:自修、度人 (最高目标:“至人”“真人”“神仙”) ?佛教:觉已、觉他、圆满   (最高目标:“罗汉”“菩萨” “佛陀”) (三)儒道佛的功用和特质互补 儒家:入世有为 儒家 “入世”(经世、治世、济世),强调一种“有为”精神,具有“现实”特点。 道家:超世无为 道家 “超世”(避世、忘世),强调一种“无为”精神,具有“超现实”特点。 佛家:出世空无 佛家 “出世”,强调一种“空无”的精神,具有“非现实”特点。 儒家:入世有为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周易》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 “大济苍生” “为民请命” “致君尧舜上再使民风淳” 道家:超世无为 力倡“道法自然”“法天贵真”“回真返朴”。道家要人们挣脱物之役、情之累、意之染、心之滞,从而成为至人真人。 人生智慧:身重于物;知足知止。 为君之道:自然之道、无为之道、柔弱之道以及“四不”之道。 为臣之道:功成身退、天之道。 佛家:出世空无 佛教的智慧,就是用否定、遮拔的方法,破除人们对宇宙人生一切表层世界或似是而非的知识系统的执着,获得某种精神的解脱和自由。 佛家讲“空”,是启迪人们空掉一切外在的追逐、攀援、偏执,破开自己的囚笼,直悟生命的本性或本真。帮助自己或他人寻找心灵的家园,启发人内在的自觉,培养一种伟大的人格 行善,勿恶;忍耐,戒欲;生灵平等 三教一源 道冠儒履释袈裟,三教从来是一家。 红莲白藕青荷叶,绿竹黄鞭紫笋芽。 虽然形服难相似,其实根源本不差。 大道真空元不二,一数岂放两般花。” --何道全 儒道佛三家比喻 南宋孝宗皇帝:儒治世,道治身,佛治心 南怀瑾有喻:儒家是粮食店,道家是药店,佛家是百货店。 三家智慧 儒家 “极高明而道中庸” 道家 “夫虽在庙堂之上,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也” 佛家 “既在孤峰顶上,又在红尘浪里” 三家的精神旨趣: 儒家——“拿得起” 道家——“想得开” 佛家——“放得下” “以出世的心做入世事情”成为中国人共同的向往和追求。 曾国藩 圣人有所言,有所不言。积善余庆,其所言者也;万事由命不由人,其所不言者也。礼乐、政刑、仁义、忠信,其所言者也;虚无、清静、无为、自化,其所不言者也。吾人当以不言者为体,以所言者为用;以不言者存诸心,以所言者勉诸身。以庄子之道自怡,以荀子之道自克,其庶为闻道之君子乎!--(《曾国藩全集日记》)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法则 宽——“处人第一法” 恕——“推已及人” 中——“极高明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