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农田化学除草剂发生药害原因及对策.doc

农田化学除草剂发生药害原因及对策.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田化学除草剂发生药害原因及对策

农田化学除草剂发生药害原因及对策【摘要】 本文阐述了除草剂药害的症状及其危害,分析了除草剂药害发生的原因,介绍了避免除草剂药害的措施以及药害发生时的补救方法,以期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除草剂 药害 原因 对策 补救措施 农田化学除草作为一项简化栽培措施,在农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随着使用面积的不断扩大,除草剂药害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本文就除草剂产生药害的症状、原因、预防措施以及产生药害后解除药害的途径展开分析,以供参考。 1.除草剂药害的症状与危害 药害是指在农田化学除草过程中,由于除草剂的作用,导致作物受害。从整株来看,主要表现为植株矮缩、畸形、丛生;从根系上看,主要是根系生长受抑制,根尖膨大,根短而粗,无次生根或很少,无根毛;从茎上看,主要是茎缩短、变粗、弯曲、脆弱易折断;从叶片上看,皱缩、卷曲、失绿、变黄、干枯;从芽上看,生长点坏死或畸形,生长停滞;从花上看,萼片、花瓣、雄蕊、雌蕊数增多或减少,形状异常,花而不实,由此造成作物减产,甚至死苗绝产。除草剂药害种类有以下4种:一是对当茬作物产生药害;二是对敏感作物产生药害;三是对下茬作物产生药害;四是“二次药害”。 2.除草剂药害产生的主要原因 2.1用药不当 除草剂具有很强的专一性和选择性,其防除对象有一定的范围,一旦用错就会产主药害。如2.4-D丁酯是在麦田用于防除阔叶杂草的除草剂,如果错用于棉花、瓜菜等,就会产生药害。如果把灭生性除草剂草甘膦或克芜踪错误地当成选择性除草剂使用,喷到作物上,也会产生药害。 2.2用药时间不当 除草剂的适用期是非常严格的,有些除草剂只能是播种前或播后苗前使用,苗后使用就会产生药害。有的除草剂需在苗期使用,植株较大时用就会产生药害。如麦田除草剂用在春天防除杂草,必须在小麦苗期至拔节前使用,小麦拔节后再用就会发生药害;玉米田使用的2.4-D丁酯,用晚了就会产生药害。 2.3随意加大用药量 除草剂的使用量是有规定的,任意加大也会造成药害。当前农民在购买和使用除草剂时,为了保证除草效果,随意加大用药量,这势必会引发药害。 2.4环境不适 除草剂的使用是有一定环境条件要求的。如果把除草剂用于砂性土壤,很容易产生药害,特别是水溶性大、移动性强的除草剂。在温度过高或过低时作物抗逆性差,此时使用除草剂也易造成药害。不同作物品种对除草剂敏感性也有差异,敏感性强的品种也容易产生药害。在大豆田喷施甲草胺、异丙甲草胺以及乙草胺时,喷药后如遇低温、多雨、寡照、土壤过湿等,会使大豆幼苗受害,严重时还会出现死苗现象。 2.5土壤残留 在土壤中持效期长、残留时间久的除草剂易对轮作中敏感的后茬作物造成伤害。如玉米田施用西马津或阿特拉津,对后茬大豆、甜菜、小麦等作物有药害;大豆田施用广灭灵、普施特、氟乐灵、氟磺胺草醚,对后茬小麦、玉米有药害;小麦田施用绿黄隆,对后茬甜菜有药害。 2.6药械性能或清洗不彻底 如多喷头喷雾器流量不一致、喷雾不均、喷幅连接带重叠、喷嘴后滴等,造成局部喷液量过多,使作物受害。用过除草剂的喷雾器,没有彻底清洗,又喷杀虫剂或其他药剂,往往致使敏感作物发生“二次药害”。 2.7雾滴挥发与漂移 高挥发性除草剂,如短侧链苯氧羧酸类、二硝基苯胺类、硫代氨基甲酸酯类、苯甲酸类等除草剂,在喷洒过程中,100μm的药液雾滴极易挥发或漂移,致使邻近敏感作物及树木受害。而且,喷雾器压力愈大,雾滴愈细,愈容易漂移。在这几类除草剂中,特别是短侧链苯氧羧酸酯类的2,4-D丁酯表现得最为突出,在地面喷洒时,其雾滴可漂移1000~2000m。禾大壮在地面喷洒时,雾滴可漂移500m以上。 2.8混用不当 不同除草剂品种间以及除草剂与杀虫剂、杀菌剂等其他农药混用不当,也易造成药害。如酯类除草剂与磷酸酯类杀虫剂混用,会严重伤害棉花幼苗,敌稗与2,4-D丁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及硫代氨基甲酸酯农药混用,易使水稻受害等。此类药害,往往是由于混用后产生的加成效应或干扰与抑制作物体内对除草剂的解毒系统所造成的。 2.9除草剂质量差 除草剂质量差,含有一些对作物有害的物质或杂质,也会发生药害。在透气性不良的稻田土壤中,过量或多次施用杀草丹会形成脱氯杀草丹,严重抑制水稻生育,造成水稻矮化。 3.避免产生药害的有效措施 3.1做好喷药前的准备工作 根据作物种类和防除对象,购买相应除草剂,依据标鉴上的说明,弄清药剂名称、剂型、有效成分含量和使用量;搞好药械检修,做好试运转,进行清水模拟试喷,计算好喷幅,行走速度和喷雾器(1桶)水应喷的面积;准确丈量土地面积,根据面积计算药量,防止药量过大或不足。 3.2严格掌握用药时期 根据除草剂的性能,播前土壤处理,播后苗前、苗期茎叶处理都必须掌握好用药时期,如播前施药要在播种前7天左右喷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