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桂东南民间美术文化现状、传承及发展
桂东南民间美术文化现状、传承及发展[摘 要]本文针对桂东南地区民间美术文化生存的现状,从传承、保护与发展的视角提出“全面普查民间美术资源和相关民俗文化资源”、“将民间艺术文化引入高校教育”、“合理开发民间工艺资源和民俗文化资源”、“打造民间工艺和民俗文化产业”等多项措施。
[关键词]桂东南 民间美术 现状 传承 发展
桂东南民间艺术历史悠久,品类繁多,技艺精湛,具有鲜明的艺术风格和地方特色,是桂东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一种质朴、普及的物化审美形式作用于桂东南民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既满足了人们对实用物质的需要,又起到道德、历史、风俗、生产、文化知识的教化作用。
一、桂东南民间美术的文化形态及文化空间范围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来看,民间美术文化大体可划分为两类:一类是文化表现形式,另一类是文化空间。桂东南民间美术因受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历史文化以及多民族聚居等因素的影响,文化艺术形态丰富多样,异彩纷呈,主要包括祭祀、娱教、游艺、民居、装饰、工艺等民艺种类。
民间诸神崇拜所雕刻、绘画的各类神像和各种供品、供具等都属于祭祀类美术。如在当地崇尚的诸多神诋中,有佛教观音菩萨、道教文昌大神、儒教孔夫子;有各种神化的历史人物、传说人物;又如至高无上的天神玉皇、主宰阴间的地藏王、天后宫供奉的天后娘娘(妈祖)、寒山三圣庙供奉的寒山三圣、西山庙供奉的西山蓝爷、庞奶庙供奉的庞八娘、龙母庙供奉的龙母娘娘、谭苏庙供奉的谭姓和苏氏二爷等。另外,其他大大小小的众多祠堂庙宇里也都供奉着各种神明佛像,民间信仰崇尚多样,可说是处处有神,物物有灵。在隆重的祭祀活动中,“玉林八音”、“傀僮戏”、“木偶戏”、“舞龙”、“舞狮”、“舞犀”和“舞麒麟”等都是不可或缺的传统民俗文艺,演出所用的木雕八音亭、傀僮面具、杖头木偶等各种精雕细刻的演具更是异彩纷呈,让人目不暇接,这些独具特色的桂东南民俗艺术品都是为当地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被誉为“天南杰构”、“领表居观”的中华名阁“经略台真武阁”是桂东南道教建筑文化的奇观。数百年来,崇台杰阁以其奇特的木构建筑,精巧的设计原理和壮丽英姿令无数人叹为观止。高山村、庞村、朱砂垌客家围龙屋等民居古建筑则呈现了简练、通透、朴素、清雅的岭南建筑风格,此外,桂东南各种数量众多的宗祠寺庙的建筑装饰艺术也都独具特色。玉林羽毛画、茶泡、北流陶瓷、博白芒竹藤草编结、福绵土布纺织、蓝靛印染等民间工艺在历史上也是久负盛名,享誉中外。其中,茶泡、羽毛画被列为第一批玉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作为桂东南美术文化遗产的另一重要形态的“文化空间”更是五花八门,独具地方风情。如社火、庙会、神诞等民俗活动及民间举行的各种形式的赛力、赛技巧的活动很多,都是按照民间传统习惯的固定时间和场所举行的,神诞庙会活动更是常年连绵不断,热闹非凡。其中,玉林民俗“寒山诞”和民间竞技“跳玻璃”都已列为第一批玉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一大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美术,无不蕴含了桂东南独特的精神内涵、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观念等多元文化内核。
二、桂东南民间美术文化遗存的现状
从笔者多年的实地调研、考察和对有关资料查阅的情况来看,目前桂东南民间美术的生存状态不容乐观,总体表现如下:
1、被历史淘汰,自然消失。纵观桂东南历史,纺织、蓝靛加工、陶瓷、缝纫、竹芒木器、编织、皮革等手工业都曾兴盛一时,名扬海内外。如历史上玉林福绵镇新江村、城西镇江岸村曾家家户户纺纱织布,素有“纺织之村”之美称;玉州区城北镇潘岭村因长期种草编席,以编织麻筋草席闻名,人称“草席村”;又如城北街道钟周村自古竹编不断,尤以竹编锅盖最为出名,故有“锅盖良村”之美誉。兴业、博白的蓝靛加工历史上也很有名。而时至今日,土布纺织、竹制草编、蓝靛加工等这些手工艺都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或经济的发展而自然消失了。作为传统的农耕社会,桂东南的农耕工具设计十分巧妙独特,如传统的耕作工具有犁、耙、辘轴、锹、锄、铲等;加工工具有风柜、谷磨、碓、石磨等;取水工具有龙骨车、水车、戽斗、吊桶等;还有运输工具双轮车、俗称“鸡公车”的独轮车等,它们既是生产工具又是极富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民生工艺品。如今这些传统工具除了少量在农村中仍可找到,大部分都随着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被先进的生产工具所取代。虽然目前乡野老辈艺人因不舍这些传统技艺偶有生产制作,但如不及早采取保护措施,这些传统文化终将不可避免走向“人亡艺绝”的境地。
2、缺乏资金支持和年轻传承人。近十多年来,由于各种原因,桂东南民间美术中除了陶瓷、芒编的生存状况较好外,羽毛画、茶泡、舞具扎艺、木雕、石刻等民间工艺的生存状况却面临着“人亡艺绝”的危机。如羽毛画集欣赏、实 用、收藏价值于一身,以其清新、古典而华丽的格调,深受中外顾客的青睐,而今却面临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