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夏布生产性保护之道.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荣昌夏布生产性保护之道

荣昌夏布生产性保护之道跨进加合织染有限公司大门,一片素白扑面而来。 晒场上,挂满茎茎苎麻。苎麻汁液被阳光蒸发,氤氲出一院清香。 晒场上空无一人,让人以为没有开工。可刚拐弯,“唧唧”之声袭耳而来——车间里,十几台木制织布机,正发出有节奏的鸣响,宛如时间的原始语言,神秘而久远。 梭子在妇女手中来回摆荡,搭在柱上的夏布一点点增长,一刻刻光阴爬上细小格子,让它浸染出历史的味道。 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在这味道里盎然茁壮。 销声匿迹 颜坤吉的早晨,是从一把梳子开始的。 梳子长一尺六,非用来梳头,而是用来梳麻——梳子在粗麻上轻灵一划,细丝便从梳齿间流淌出来。 “梳了70年,都成习惯了。”老颜摩挲着梳子。 清朝康熙年间,湖广填四川时,颜家从广东一路西行,落户在荣昌盘龙。“客家人将夏布工艺带入荣昌。”老颜说。 夏布是用苎麻纺成的手工布,挺括疏朗,凉爽清汗,常用来做衣服和蚊帐。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古诗歌里的场景,开始在荣昌复苏。 “因其洁白细腻,荣昌夏布成为宫廷贡品,达官显贵穿之以为荣。”老颜眼里闪着光,“那时,在盘龙、龙集两镇,家家都有织布机。” 《荣昌县志》说:“比户皆绩机抒之声盈耳。” 辉煌,仅仅延续了200年。 清末民初,在坚船利炮开路下,洋式织布机涌入中国。 在一日千匹的洋机器前,五日一匹的木织机失宠了。“一件夏布长衫,要20个银元,一件普通长衫,只要五个银元。”老颜说。 “唧唧”声开始零落起来。 颜坤吉就出生在零落声里。“我家还在坚持织夏布,从小耳濡目染,我十岁织布便已得心应手。”老颜说。 进入新中国,随着集体大生产的推开,“唧唧”声消失了——大家拿起斧头,把织布机劈了,当成做饭的柴火。 “留给我吧!”颜坤吉咧着嘴恳求。 “嗯。可留给你又有什么用。”父亲放下斧头,泪水盈眶。 此后,夜晚,“唧唧”声便会从颜家荡出来,寂寞清冷,似琴师诉说往事。 “机抒声盈耳的时代还会回来吗?”颜坤吉问父亲。 父亲无语,一脸泪。 重现生机 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拂过荣昌。 “我的心晃荡起来。”黄良位满眼兴奋。 他身体瘦弱,干农活吃力,“所以一包产到户,我就背着小商品,走村串户”。 “良位,收夏布不?”偶有人家,跟颜坤吉一样,还在“自娱自乐”。 听的次数多了,打小喜爱夏布的黄良位开始琢磨:“夏布真没市场了吗?” 1987年,带着两匹夏布,黄良位直奔深圳。 “跑遍了商场,没一个要。”黄良位一脸沮丧。 他又困又乏,钻进一家宾馆,打起瞌睡来。 这一睡,竟睡出一幕峰回路转的大戏。 “醒醒。”一个中年人叫。 “啥事?”黄良位眯着眼问。 “这是夏布吧?” “嗯。” “卖给我。有多少,我要多少。” “当真?”黄良位翻身站起来。 “这是十万元订金。”中年人乃香港布匹商,正急着为韩国客户寻找货源。 黄良位抱着订金,回到荣昌,走村串户收购夏布。虽没收到多少,但一转手,竟获利过万元。 “要想把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好,必须使它在市场化、产业化中重新实现经济价值。”香港商人说。 一语点醒梦中人。黄良位立马成立荣昌夏布有限公司,开始组织农户批量生产。 但香港商人不满意:“效率太低,品种太少。” 黄良位带着技工,开始改进织布机,“不仅生产效率提高了一倍,还开发了几十种新品,韩国客商要什么坯布我们都可提供”。 开发坯布,黄良位成功了,其公司连续六年位列重庆民企50强。 如法炮制,100多家夏布企业在荣昌呱呱坠地。“机抒声盈耳的时代又回来了。”颜坤吉呵呵直乐。 引入漂染 黄良位的好梦,在1997年戛然而止。 金融危机席卷亚洲,韩国经济遭受重创。 “90%的坯布销往韩国,这下完了。”黄良位抓着头发。 坯布积压,资金链断裂。“熬了两年,还是破产了。”黄良位垂下头。 盘龙、龙集两镇,“唧唧”声又零落起来。 “夏布工艺要消亡了。”黄良位整天唉声叹气。 这样的忧郁,让女儿黄秀英揪心。 2003年,黄秀英辞去工作,回到荣昌,创办了加合织染有限公司,“想帮父亲完成心愿”。 父亲何以破产?黄秀英研究后得出结论:经营模式是以产定销,买方没有承担风险,要重振夏布,必须实行以销定产。 金融危机一过,韩国人又来进货。 “要合作,就先下订单,定好价格,共担风险。”黄秀英说。 急需坯布,韩国人只能同意。 “以销定产,夯实了企业的发展根基。”黄秀英说。 根基牢了,但一个麻烦却接踵而至。 “十年前,一匹布成本是120元,售价220元,利润100元。现在一匹布成本是350元,售价500元,利润150元。对比物价,利润率不升反降。”黄秀英说。 何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