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以言志”中的“行人”与“相”.pdfVIP

“诗以言志”中的“行人”与“相”.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0 “诗以言志”中的“行人”与“相” 杨 钊,杜松柏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684(2008)01—0010—04 ‘‘ 诗 以言志中的“行人与“相’’ 杨 钊 ,杜松柏 (1.重庆文理学院文传系,重庆 402160;2.四川文理学院中文系,四川达州 635000) 摘 要:作为通使之官的“行人”和诸侯襄助之官的“相”,凭籍其对礼义的精通、对国内外事务的熟悉和形势的洞见及良好的 语言表达能力,在诸侯聘礼宾主用诗言志的交流过程中,或代诸侯、或襄助诸侯赋诗言志,交流沟通,最终完成“诗以 言志”这种独特的传播接受机制,达到出使和感情交流的目的。 关键词:行人;相;诗以言志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所载的“诗以言志”…, 十一年》载子产在郑执政,善于择能而使之,行人手 即西周至春秋,士大夫在聘问、典礼、燕享等场合中, 羽“能知四国之为,而辨于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贵 常常或赋诵《诗经》章句,或在言语中直接引用《诗 贱、能否,而又善为辞令”,所以“郑国将有诸侯之 经》成句,来委婉含蓄的表达自己的意愿。用诗言 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所 志、特别是赋诗言志,是一种独特的传播接受机制, 以《论语 -宪问》日:“为命,……行人子羽润饰 是一种用诗者依据当时普遍认可的伦理观念和价值 之” ;又如《宣公十二年》载楚遭晋郑之围,楚少宰 取向,采用相似性联想,通过断章取义的吟唱诗章委 如晋师,望其退兵,晋临时行人随季应对时言辞过于 婉含蓄地表达意愿,且需对方揣测意会、双向互动才 谦逊,有谄媚之嫌,分寸不当,赵括谓之“行人失 能完成的复杂而微妙的机制 。为了完成这种宾 辞”,对楚少宰直言之“迁大国之迹于郑”,即把楚国 主之间的双向互动和公卿世族之间的风流文雅之 赶出郑国,使其君臣无所逃命。所以行人之用于当 会,在赋诗答赋的微言相感过程中,有两类人起着一 时大也,在《襄公十一年》杜注孑L疏论之甚详,杜预 定的作用,即“相”、“行人”。 日:“古者兵交,使在其间,所以通命示整”。孑L疏 一 、 行人。《左传》中所载的“行人”,在《襄公十 日:“使以行言,言以接事。信令之要,於是乎在。 一 年》解释说“行人,言使人也”,杜预在《襄公四年》 举不以怒,则刑不滥,刑不滥,则两国之情得通。兵 注日“行人,通史之官”,“行人”在《襄公八年》又称 有不交而解者,皆行人之勋也。” “行李”。行人多为专职,或有临时兼职。所谓的通 在赋诗言志中,行人因其对外交礼仪的精通和 史之官,周王的行人各司其职,《周礼·秋官》载“大 良好的口才,往往在赋诗的主体和受众中起着沟通 行人掌大宾之礼,及大客之仪,以亲诸侯。”“小行人 交流的作用,以使这种双向互动最终完成。如《文 掌邦国宾客之礼籍,以待四方之使者。” 诸侯行人 公四年》载:“卫宁武子来聘,公与之宴,为赋《湛露》 通掌之。故士大大为行人,必须精通礼仪,特别是外 及《彤弓》。不辞,又不答赋。使行人私焉。对日: 交礼仪;有德行,当以国事为重,如《襄公二十六年》 ‘臣以为肄业及之也。昔诸侯朝正于王,王宴乐之, 载,秦伯之弟铖如晋修成,是为国之大事,叔向认为 于是乎赋《湛露》,则天子当阳,诸侯用命也。诸侯 “秦、晋不和久矣!今日之事,幸而集,晋国赖之。 敌王所忾,而献其功,王于是乎赐之,彤弓一,彤矢 不集,三军暴骨”,故黜当值的行人子朱而召子员, 百,旅弓矢千,以觉报宴。今陪臣来继旧好,君辱贶 因为“子员道二国之言无私,子常易之”。当然更需 之,其敢干大礼以自取戾。”¨川聘鲁的卫武子,面对 善言辞,刘知几说:“寻《左传》载诸大夫词令行人应 鲁公为之赋的《湛露》及《彤弓》不做任何反应,尽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