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四川省金堂县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 曹刿论战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VIP

2017年四川省金堂县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 曹刿论战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年四川省金堂县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 曹刿论战导学案 新人教版

21曹刿论战 一、自学导航 ㈠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掌握古今异义词“师、鄙、牺牲、狱”等和虚词“之、以”的用法; 2、了解几种常见的特殊句式:倒装句、省略句和判断句; 3、了解长勺之战的背景,理解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 ㈡学习方法 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圈点勾画法 二、自主学习 1、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及文本,了解相关文学常识,自主解决生字词读音。 2、静静阅读课下注释,将之前未遇到过或者你认为重要的字词释义做勾画积累。 3、再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圈点,认真思考“自主训练”中关于“文本理解”的练习题。 三、自主训练 (一)基础达标 1、文学常识 《曹刿论战》选自《左传》?,这部书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 ?2、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曹刿请见(guì?)?②又何间焉(jiàn?)?③小信未孚(fú?)? ???④牺牲玉帛(bò?)?⑤小惠未徧(biàn??)?⑥登轼而望之(shì??)? ???⑦夫战,勇气也(fú?)?⑧望其旗靡(mǐ?) ???3、为下列句子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同“遍”,普遍?)?(?跟从,支持?)?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为人信服?赐福,保佑?)? ???③公将鼓之(击鼓进军?)?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养?)(独自专有??) ???4、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B?)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B、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C、公将驰之。?D、彼竭我盈,故克之。 ???5、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意义。 ???肉食鄙,未能远谋(鄙:见识短浅,?)?小大之狱(狱:案件,?) ???为人卑鄙?(品德低劣;)?牢狱之灾(监狱;?) ???虽不能察(即使,??)?必以情(实情,?) ???虽是犯错?(虽然?)?真情实感(感情;?) ???忠之属也?(尽力做好本分的事,?)?牺牲玉帛(祭祀用的牲口,?) ???为人忠实?(忠诚;?)?为国牺牲(舍弃自己利益或为正义事业而献身?) ???6、翻译下面的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明察,但一定要依据实情处理。 ???(2)夫战,勇气也。 作战,(是靠)?勇气的。 (二)文本理解 1、整体把握,根据要求默写课文。 ?(1)战前鲁庄公在曹刿启发下,采取取信于民的措施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曹刿在齐军三鼓之后才下令鲁军发动进攻的原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3)曹刿在齐军败退后不立即下令追击的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文意理解 (1) 读课文回答“肉食者鄙”的“鄙”表现在哪里?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里?(结合文中的“三问”、“三答”理解) 肉食者鄙”的“鄙”表现在:(1)战前准备阶段,鲁庄公的三答,表明他寄战胜的希望于身边的臣子,神、而不是百姓。(2)战斗中,“公将鼓之”“公将驰之”,充分暴露了鲁庄公未察敌情,贸然进军,不懂军事。(3)战后,“既克,公问其故”,战胜了还不知什么原因,再次暴露“鄙”。曹刿的“远谋”表现在:(1)战前三问。说明他明白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有远见。(2)战中能掌握将士心理,能观察敌情,把握战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2)为什么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 四、自主(合作)探究 1、纵观全文,弱小的鲁国能战胜强大的齐国原因有哪些? 弱小的鲁国能战胜强大的齐国原因有:(1)战前准备充分。取信于民,这是保证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这是“人和”因素。(2)选择了有利的地点。长勺在鲁国,鲁国是反侵略战争,这是“地利”因素。(3)抓住了有利的反攻时机,待“彼竭我盈”之时,后发制人。抓住了恰当的追击时机,详察敌情,确证无埋伏时,乘胜追击,大获全胜。是“天时”因素。总之,鲁国取胜的原因,在于天时、地利、人和,最主要的是人和。 2、本文详写的什么,略写的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 本文紧扣“论战”来写,以曹刿为中心,详细描写了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言论。如第一段中与鲁庄公的三问三答,详细具体地表现他“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再如第三段论战胜的原因,把他的作战必须依靠士气、抓准时机、谨慎而又果断的战略思想表现了出来。这两段文字,充分地表现了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对于无助于表现“论战”的事,如战争的起因、战斗的状况、战后的处理等,略写或不写。这样剪裁,叙事清楚,详略得当,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五、拓展延伸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日:“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文档评论(0)

zsmfj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