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韵系韵书重点介绍切韵序昔开皇初有仪同刘臻等八人同.DOC

切韵系韵书重点介绍切韵序昔开皇初有仪同刘臻等八人同.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切韵系韵书重点介绍切韵序昔开皇初有仪同刘臻等八人同

《切韻》系韻書一、《切韻》序   昔開皇初,有儀同劉臻等八人,同詣法言門宿夜永酒闌,論及音韻,以今聲調既自有別,諸家取捨亦復不同。吳楚則時傷輕淺,燕趙則多傷重濁;秦隴則去聲為入,梁益則平聲似去。又支、脂、魚、虞共為一韻;先、仙、尤、侯俱論是切。欲廣文路自可清濁皆通,若賞知音即須輕重有異。   呂靜《韻集》、夏侯該《韻略》、陽休之《韻略》、周思言《音韻》、李季節《音譜》、杜臺卿《韻略》等各有乖互。江東取韻與河北復殊,因論南北是非,古今通塞,欲更捃選精切,除削疏緩;蕭顏多所決定。魏著作謂法言曰:「向來論難,疑處悉盡,何不隨口記之。我輩數人,定則定矣。」法言即燭下握筆,略記綱紀,博問英辯,殆得精華。   於是更涉餘學,兼從薄宦,十數年閒,不遑修集。今返初服,私訓弟子,凡有文藻,即須明聲韻。屏居山野,交遊阻絕,疑惑之所,質問無從。亡者則生死路殊,空懷可作之歎。存者則貴賤禮隔,以報絕交之旨。遂取諸家音韻、古今字書,以前所記者,定為《切韻》五卷。剖析豪氂,分別黍累,何煩泣玉,未得縣金,藏之名山。昔怪馬遷之言大,持以蓋醬,今歎楊雄之口吃。非是小子專輒,乃述群賢遺意,寧敢施行人世,直欲不出戶庭。于時歲次辛酉,大隋仁壽元年   ※校釋內容可參考羅常培〈切韻序校釋〉-    原載於1928年《國立中山大學語言歷史學研究所週刊》第三集二、《切韻》系韻書   據封演《聞見記》:「魏時有李登者,撰《聲類》十卷,凡一萬一千五百二十字,以五聲命字。」一段所載,後人於是習慣上總說韻書的正式出現,始於魏李登《聲類》;雖然韻書的創製始於魏,但韻書起源的歷史卻可以上溯《詩經》。因為韻書本是為著作詩而來,在《詩經》三百篇作品裡,詩人押韻完全按照語言自然的聲音,由是乎透過對《詩經》韻腳的整理與歸納,我們便可以得出先秦時候詩人們在押韻上所遵循的規律與原則。從這樣的角度來說,《詩經》也可以算得是一本上古時期的「韻書」了。   《顏氏家訓.音辭篇》:「自茲厥後,音韻出,各有土風,遞相非笑,指馬之喻,未知孰是。」漢代以後,各地方言開始產生變化,彼此間並沒有一定的共同標準,正如同陸法言《切韻.序》中所謂:「秦隴則去聲為入,梁益則平聲似去。」於是作韻書的人,便想藉著韻書的規範,使我們在寫作文章或詩賦時,能夠在用韻上有一定的標準可以遵循;因為大家所使用的都是同樣一套標準,於是不論何時何地何人的作品,只要是用韻的,只要所用的都是同樣一本韻書,那麼彼此間就能夠相互溝通。溝通,才是文學創作的真正目的;而韻書的出現,正為我們提供了一種便捷的工具。   就現存記錄來看,李登《聲類》應當是最早出現的一部韻書,可惜並未傳世,我們只知道它按宮、商、角、徵、羽五音分卷,共為十篇;至於《聲類》所憑以分卷的「五音」究竟確指為何,是樂調還是聲調,至今仍舊不太清楚。而後晉代呂靜模仿李登《聲類》製作了《韻集》,不過此書也已經亡佚。所幸唐代王仁煦《刊謬補缺切韻》尚存,此書將《切韻》以前各家韻書的韻目都分別注明,使我們能夠瞭解呂靜、夏侯該、陽休之、杜臺卿等人分韻的異同如何。因此真正傳世並且流行的韻書,還是得從隋代陸法言的《切韻》開始算起。   以下我們擬就《切韻》及一系列以《切韻》為藍本編纂而成的韻書,試略做一番說明與介紹:   1. 陸法言《切韻》隋代陸法言《切韻》可謂是劃時代的鉅著;既是前代韻書的繼承與總結,又是後世韻書依循的基礎及典範,在我國韻書發展史上,堪稱是中古韻書的代表作。   根據《切韻.序》,《切韻》成書於隋文帝仁壽元年,相當公元六百零一年,也就是七世紀初。《切韻》一書的製作是前有所承的,在陸法言之前,呂靜、夏侯該、陽休之、周思言、李季節、杜臺卿等人都各有著述,不過這些韻書都是根據作者自己的方言所編,只適合於某地區來使用,而不能方諸四海皆準。因此陸法言在序中特別提到:「江東取韻與河北復殊,因論南北是非,古今通塞。」他想編的是一部能施行於大江南北,縱橫於古今之間的韻書,於是採取了「從分不從合」的原則。譬如工、江二字,在南方大多沒有區別,而北方卻分得清楚,他就根據北方來加以區別;又如音、因二字,在北方幾乎沒有區別,而南方卻分得清楚,他就根據南方來加以區別。於是在「從分不從合」的原則下,《切韻》在很大程度上照顧了各地方言的不同,同時也大大消弭了韻書使用的地域限制。所以《切韻》甫出,立刻就打倒了所有方言韻書而獨步一時。 可惜的是,陸氏原書今已不傳,我們只能透過部份殘卷來考查原書大致的體式,較為著名的殘卷有三:一為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藏S2683號敦煌莫高窟千佛洞唐寫本《切韻》殘卷,簡稱切一。二為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藏S2055號敦煌莫高窟千佛洞唐寫本《切韻》殘卷,簡稱切二。三為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藏S2071號敦煌莫高窟千佛洞唐寫本《切韻》殘卷,簡稱切三。由以上幾種殘卷內容,目前可得而言者如下: (1)以平、上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