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议物理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
浅议物理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研究近几年来各地的中考试题可以看出,主观性试题的分值比例在增加,其中关于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在提高。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有了较高的要求。 物理学科早已不再是记住规律、公式与计算而已,更加需要运用准确而清晰的语言表述出物理现象、过程及规律。
物理学科的语言本身就具有极强的科学性与逻辑性,必须符合科学原理与逻辑关系。正是因为这一特点,不论是成绩较好的学生,还是成绩滞后些的,真正要其口头表达或用书面语言来分析物理问题,相当一部分还难以较好地组织起物理语言。一些学生尽管心里明白,但语言结结巴巴,说不清楚。在平时的作业、试卷中,同一班的学生答案有好几个版本,有的啰里啰嗦说不到重点,有的词不达意违背了物理规律。这种物理语言表达能力低下的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我们学校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初中,由于种种原因,迄今没用得上多媒体,连普通的投影仪都不具备,老师上课仍是一只粉笔,一本教案。针对这种状况,师生间的交流尤显重要。平时我们主要以课堂上提问交流、作业的处理为切入口,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师本身要有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意识,要给学生表达的机会
“题海”淹没了“表达”。平时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大型的计算题,实验题,而忽略了概念题、归纳题的解答,致使学生也不重视这类题目。另外,“灌输式” 的教学方法仍然存在,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概念,忽略了学生的探究互动,没有鼓励学生多质疑,发表与自己的不同见解。或者有时学生提出疑问时,教师粗鲁地否定了,打消了表达交流的积极性。
因此,平时教学过程中我们就要有意识地给学生表达的机会,给他们足够的时间,良好的氛围。对于有些知识点要主动设置一些问题。例如:(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第十四章第一节“电阻”, 在尝试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的活动中,可以用哪些方法来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呢?记录你的方法和观察到的现象。针对以上设计方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电流的大小可以由电流表直接显示,也可以由灯泡的亮度来反映。图中电流表与灯泡串联在一起,能否只取其一呢?如果只取其一,又存在什么样的不足?
2 规范自身的物理语言,掌握准确的物理概念
物理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它要求我们教师的语言表达必须准确、科学。
准确性是指教学用语应严谨,措词应准确,要符合逻辑,表达正确而精炼。课堂教学受时间、空间制约,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时必须是有的放矢,不能东拉西扯,任意发挥。教师的话语太多太长,学生往往无所适从。在物理教学中,尽量避免一些口头禅出现。教师如果一节课出现许多“这个、那个”,“是不是、对不对”,很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找不到重点。
在阐述物理定义、定理、定律时要准确无误。因为物理定义、定律、定理的表达已经十分精确,往往错一个字都不行,次序颠倒更不行。物理学中经常讲到“重力与质量”、“物体与物质”、“具有与受到”、“相对与绝对”等这些词,在讲解这些词时必须要一字一 析,不能含糊其辞。
例如,在学习“光的反射定律”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关系,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要强调它们的前后顺序;在测滑动摩擦力时,使物体在水平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目的,只能说使F=f,而不能说使f=F,因为滑动摩擦力只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水平方向是否匀速没有关系,通过控制物体的运动状态使拉力等于摩擦力。
再如,在分析杠杆的动力,阻力等因素时,学生习惯默认为阻力就是所挂物体的重力,实际上动力、阻力的作用点应在杠杆上,物体对杠杆的拉力才是阻力。
在研究动能与物体质量的关系时,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静止下滑的目的是为了控制物体刚滑到水平面时的速度相等,在这里要强调“刚滑到”这个细节。
3 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初中生还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体的阶段,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差,往往在口头表达上语无伦次,书面表达上杂乱无章,操作表达上手忙脚乱。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从学生的基础与教学要求出发,多方位来规范学生的物理用语。
教师在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的基础上,对学生一样要严格,发现问题应及时、认真地提出来,并进行更正或补充。
例如:在探究过程中对实验所测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时,常常对结论的深度把握不准,有的写一个量与另一个量有关;有的写一个量随着另一个量的增大而增大;有的写一个量与另一个量成正比(或反比)。主要是学生对数据的分析不能做到实事求是,而根据脑海中已有的知识进行填空。 2011年泰州中考题中关于水沸腾的实验有一问题:“为什么无论加热多长时间,水都不能沸腾?”,很多学生凭经验答的是“为什么加热水到沸腾需要较长时间?”。
又如对惯性现象进行分析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强调两点: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浅议教学机房管理及维护.doc
- 浅议政治教学中如何以学生为主体.doc
- 浅议教师专业发展要求.doc
- 浅议教师如何备课.doc
- 浅议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写作.doc
- 浅议教师对差生教育方法.doc
- 浅议教师教学能力培养.doc
- 浅议教师素质及语文教学效率.doc
- 浅议散打力量及其训练方法.doc
- 浅议数字化校园如何构建协同环境.doc
- 2024-2025学年高中信息技术粤教版(2019)必修1 数据与计算教学设计合集.docx
- 2025年中国七彩流星灯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高温旋转煅烧回转窑,回转煅烧滚筒 工作原理.docx
- 精选2024西医临床试题重点.docx
- 中国航空集团校园招聘85人公开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笔试参考题库答案详解版最新.docx
- 精选2025年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 中国航空集团校园招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及答案一套.docx
- 中国航空集团校园招聘85人公开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笔试参考题库答案详解版新版.docx
- 高效质优催化剂专用带式干燥机,催化剂烘干机.docx
- 2025年中国三件套煎盘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