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苏日庙街之战及中国海军借炮风波.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苏日庙街之战及中国海军借炮风波

苏日庙街之战及中国海军借炮风波军舰北上 1919年秋,上海的军港中停泊着5艘舰艇。舰艇中最大的靖安号运输舰排水量不过1000吨,最小的小浅水炮舰的排水量才100多吨。就是这样的小型浅水炮舰,却要漂洋过海,穿越异国,到中国北方松花江上巡航。这次出航,还得从1858年的《中俄瑷珲条约》谈起。1858年,俄国冒险家穆沙维约夫强迫清政府签订《瑷珲条约》,割走中国100万平方公里土地,条约中也规定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江上的航行权由中俄两国共有。 十月革命爆发后,俄国内部烽火连绵。战乱之中,松花江上的航行权反被俄国独自占去,中国船只在江上航行时常被俄国军舰拦阻。为收回中国在松花江上的航行权,北京政府海军部于1919年7月设立吉黑江防筹备处,派王崇文为处长。经王崇文建议,决定从上海调遣军舰至黑龙江,以充实江防力量。 中国军舰北上,需从海参崴进入鞑靼海峡,再经庙街、伯力溯流而上,方可到达松花江。1919年7月21日,中国海军江亨、利捷、利绥三艘浅水炮舰和利川号武装拖船及靖安号运输舰,由上海启航北上。江亨、利川两舰先行,靖安拖带利捷、利绥二舰随后,以江亨舰长陈世英为队长,负责舰队一切事务。 江亨舰是1907年清政府向日本川崎船厂订购的浅水炮舰,排水量550吨,舰上编员85人,装有120毫米炮1门,75毫米炮1门,47毫米速射机关炮4门,马克西姆机枪4挺,火力在浅水炮舰中堪称强大。 利捷、利绥两舰本为德国军舰,停泊在南京。一战期间,在中国对德国宣战后,此两舰被中国没收,并编入中国舰队。靖安号运输舰也是中国没收的德国舰艇,排水量1051吨,装有两门47毫米炮。 舰队官兵齐心协力,穿越黄海和日本海,经济州岛、朝鲜海峡、釜山等沿岸海区,经过l5天航行,于8月5日到达海参崴。为干涉俄国革命,海参崴此时集结了大批协约国军队。在海参崴的协约国军队以日军为主力,另有美国、英国、捷克等国军队。中国在对德宣战之后,也派出海容号巡洋舰及一旅陆军进驻海参崴。陈世英率领舰队到达海参崴后,受到中国军队欢迎,在海容舰上聚餐并合影。 在海参崴稍作停留之后,舰队继续前进。进入鞑靼海峡之后,由于未能寻得领航人,加之气候日渐寒冷,风高浪大,于是决定靖安号运输舰先行回国,其余四舰则继续前行,在9月上旬安抵庙街。 庙街(Nikolaevs)本属中国,位于黑龙江口北岸。1850年,俄国海军上将涅韦尔斯科受沙皇尼古拉一世派遣,率兵侵入黑龙江下游,在此建立军事哨所,遂以沙皇尼古拉一世的名字将该哨所命名为尼古拉耶夫斯克,从此被俄国占领。中国军舰到达时,庙街情况非常复杂,得到日本支持的白俄谢苗诺夫势力控制庙街,不准中国舰队进入港口。1个多月的交涉无果,粮食、淡水即将耗尽的中国舰队不再等待,径自驶入庙街港口,白俄方面倒也未拦阻。 中国舰队进入庙街之后,当地华侨告之不久将冰冻封江。四舰稍作补给后,决定日夜兼程,赶在封江之前抵达松花江。途中舰上官兵无不惊叹于西伯利亚的富饶资源及壮丽景色,奈何此等山河,已属异国矣。 连续航行7天后,舰队于10月18日到达伯力附近。但在伯力附近,舰队突遭白俄军岸炮攻击。负责指挥的陈世英沉着应对,命令各舰不要回击,并指挥撤退,所幸各舰均未被击中。此外又据己方侦探来报,说白俄军已在江面上布下水雷。四舰不得不中止行程,而伯力下游无处可以过冬,便掉头折返庙街。 至10月25日舰队回到庙街时,江上已结上厚冰,人车可行。庙街气候寒冷,每年封江时间长达8个多月,冰厚一丈以上。各舰将舰艇周围冰层凿开,使舰艇不致被冰挤压损坏。中国军舰北上的主要目的是经海参崴进入松花江,收回中国在松花江上的航行权。途中因白俄军阻拦而未能及时赶至哈尔滨,被困庙街长达1年。在此期间,庙街日军与白俄军队联合抵抗苏俄红军进攻,双方交战甚为激烈。中国各舰以中立地位,目睹了此场残酷战事。 庙街战事 在一战结束之后,俄国境内红军仍与白军交战不休,红军一度将主力调出远东地区,致伯力、庙街等地为白军谢苗诺夫部所控制。在苏俄红军主力撤出之后,日军多次调集重兵,协助白军围剿远东地区的红军游击队。红军游击队则利用自己熟悉西伯利亚地形、气候等优势,对日军发起攻击。1919年,在稳定战局之后,苏俄红军开始抽调部队,对远东地区白军展开反击。 1920年初苏俄红军已密布远东乡间,并广泛发动群众,将庙街附近的农民编练成军,声势颇盛。守卫庙街的部分白俄士兵也纷纷投诚,加入红军队伍,红军力量日趋壮大。在庙街的白军积极设防,并有3000日军助战。庙街冬季严寒,非日军所能习惯。从1920年年初开始,两万多名红军利用严寒天气,对日军、白俄军发起攻击。 为了在寒冬中和苏俄红军作战,日军创造了“爬犁”战术,即以马牵引木排,木排上站立几人,在冰雪上快速行进。但此种爬犁目标过大,又不甚灵活,容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