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百年回眸(1898-1999).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科技百年回眸(1898-1999)

中国科技百年回眸(1898-1999)京师大学堂(1898) 1898年救亡图强的戊戍变法运动,被慈禧太后残酷地镇压下去了,但在百日维新中建立的京师大学堂总算侥幸保存了下来。 京师大学堂“中西并用,观其会通”,“端正趋向,造就通才”,分数理化、天地生、农工医等科目,开中国近现代科学教育之先河,奏响了科学救国、教育救国的时代强音。 京师大学堂资料: 中国近代最早的国立大学。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创立,为戊戌变法的“新政”措施之一。举办京师大学堂,目的在于培养人才,共济时艰。大学堂章程有8章52节,对于办学总纲、课程、入学、学成出身、聘用教习、经费等均有详细规定。其要点为:京师大学堂既为施行学校教育之机关,亦为全国之最高教育行政机关,各省学堂均归大学堂统辖;明定大学、中学、小学三级制;明定“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西并用,观其会通”之教育原则。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京师大学堂遭到破坏,校务停顿。1902年学堂恢复(京师同文馆同时并入京师大学堂),设速成、预备两科。速成科分仕学、师范两馆,预备科分政科及艺科。1903年增设进士馆、译学馆及医学实业馆。1910年发展为设有经、法、文、格致、农、工、商7科的大学。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 京张铁路(1909) 詹天佑是洋务运动后,被清政府首批选派出国留学的幼童。他于1872年11岁时赴美学习,1881年20岁时毕业于耶鲁大学,随即回国献身中国工程技术事业。1905年,詹天佑就任京张铁路局总工程师,主持勘测、设计中国人自己修建的第一条铁路。经过4年艰苦奋战,攻下了关沟段地形险峻、八达岭隧道处石质坚硬等道道难关,于1909年胜利竣工。 詹天佑(1861~1919年),字眷诚,广东南海县人,原籍安徽婺源县(今属江西省)。1872年,詹天佑到香港报考我国首批出洋幼童预备班,同年去美国留学。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工学院土木工程系,攻读路工程专业。1881年毕业,获学士学位,于同年回国,回国后,他曾在福州船政局后学堂、广东博学馆(1886年改广东水陆师学堂)任教。1888年应聘担任唐山至天津铁路的筑路工程师,开始从事铁路建设,后来先后在关内外、萍醴、新易、潮汕、道清、京张、洛潼、津浦、沪杭甬、沪宁、川汉、粤汉、汉粤川等十余条铁路上任职。1903年春,中国人民第一条自行设计建造的新易铁路竣工,清政府赏詹天佑以道台衔。 1905年到1909年他设计和主持修建了我国第一条工程艰巨的干线铁路——京张铁路。京张铁路的修筑,全部由中国自理,它比原定计划提前两年通车,而筑路费用仅及外国人估价的七之二。 中国科学社(1915) 由于变法维新运动的影响,中国出现了一些以科技内容为研究对象的科技团体,如1897年谭嗣同创办的金陵测量会、罗振玉创办的上海农学会等。1915年,留美学生任鸿隽在康乃尔大学创建中国科学社,并创办《科学》杂志,不久移师国内,对传播科学知识、团结科学家,推动科学研究起了重要的作用。 任鸿隽(1886~1961),字叔永,1886年生于四川省垫江县。1913年,他考进了美国康奈尔大学文理学院,主修化学和物理学专业。1914年夏,他与同学赵元任、胡明复、周仁等联合发起成立科学社,集资创办《科学》月刊。次年,中国科学社正式成立,他被推举为董事会董事长和中国科学社社长。该社是中国最早的综合性科学团体。《科学》月刊也于同年正式问世,这是我国最早的综合性科学杂志。他在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简称“中基会”)任职期间,充分发挥该会职能,为中国科教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综观任鸿隽的一生,可以说他是中国科学传播事业的开创者,是探索中国科学体制化的开路先锋,是现代科学在中国“从无到有”那个时代的拓荒者。 科学启蒙(1919) “五四”时期,作为新文化运动中科学启蒙思想家的“三杰”——严复翻译了《天演论》,大力宣传达尔文的进化论,成为科学世界观的播种者;蔡元培创立中国教育会,后又相继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成为科学和教育事业的组织家;胡适在《新青年》上撰文鼓吹”德先生”(Democracy,民主)和“赛先生”(Science,科学),认为“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从而竖起了民主和科学的大旗。 严复(1853~1921),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原名宗光,字又陵,1871年(同治十年)毕业于福州船政学堂。1877年(光绪三年)派赴英国格林尼治海军大学学习,其间广泛接触西方资产阶级自然科学和社会政治学说。1879年回国,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次年任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后升任总办。甲午战争后,深感国势日危,先后发表《论世变之亟》、《原强》、《辟韩》、《救亡决论》等文,抨击封建专制,主张向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