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日用家当》中迪伊看美国黑人文化遗产观
从《日用家当》中迪伊看美国黑人文化遗产观摘 要:美国黑人时常会感到自己身份的两重性——既是美国人又是非洲人。自身存在两种文化,一种是美国文化,一种是非洲传统文化,如何调和两种文化和坚持美国黑人自己特有的文化遗产是美国黑人必须要探索的问题。本文结合《外婆的日用家当》的创作背景,通过对文中大女儿迪伊对非洲传统文化态度表现的分析,试图展现出在当时社会中的美国黑人对传统文化的矛盾观点和原因来启发人们对文化遗产态度的思考。
关键词:双重性 美国黑人 身份 传统文化 矛盾
在十九世纪初期,杜波伊斯就提出了双重意识形态的观念,提出了美国黑人对自己身份的困惑和对如何对待两种文化的困惑,而在《外婆的日用家当》这篇短篇小说中艾丽丝?沃克就十分突出的表现了美国黑人关于双重意识的困惑和纠结。本文通过分析《日用家当》中大女儿迪伊对文化遗产的态度,试图展现出美国黑人对文化遗产的态度以及探究其原因以启发人们应该怎样正确认识自己,传承文化遗产。
一、迪伊对待文化遗产态度的表现
迪伊是非裔美国人,她的骨子里始终留着非洲人的血液,这是个客观不可更改的事实。在接受了美国教育之后,迪伊了解到,她生活在一个白人至上的社会,非洲美国人在美国忍受着歧视不公。她渴望进入白人社会,追求白人社会中的华丽,但毕竟有着黑色皮肤的她不可能完全进入到白人主流社会,因此她又转向了继续追求非洲的传统文化。在短篇小说中,她的这次回家是一次“寻根之旅”,从迪伊在家中的行为表现可以体现出美国黑人对待自己的传统文化的态度。
(一)名字
在迪伊回家之后,告诉母亲她改了自己的名字,因为迪伊认为自己“无法忍受那些压迫我的人给我取名”[1],尽管这个名字已经被使用了几代人,她的母亲也告诉她这个名字甚至“可以把我们的家史追溯到南北战争以前”[2]。
事实上,在非洲人作为黑奴被贩卖到美国后,奴隶主试图剥夺黑人起名字的权力来将非洲人和他们的文化分离开来,但是黑人奴隶并没有顺从的屈服他们的意愿,相反的,他们努力的抗争以保卫自己的权利,因此,名字也成为了美国黑人文化和反抗压迫精神的一个重要象征符号。但是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改名字逐渐在美国黑人中成为一种潮流,他们认为将名字改的有非洲本土特色可以更好的展现他们的传统文化。作为美国文化运动的一员,迪伊当然会毫不犹豫的追随这个潮流,但是她的新名字,万杰罗?李万里卡?克曼乔,实际上是一些东非部落名字的混合。这个名字和她以及她的家庭没有任何关系,对她来说毫无意义,这个晦涩的名字正显示了她内心对自己身份认同的困惑和盲目。
随着故事的发展,迪伊和万杰罗?李万里?卡克曼乔这两个名字相互交替,作者此举正是有意的表现出传统的非洲文化和现代美国文化的矛盾纠缠,如迪伊一样,这一类的美国黑人是可悲的,徘徊在两种文化之间,他们不知道应该真正属于何方。
(二) 被子
《外婆的日用家当》一文的高潮部分就是迪伊和母亲关于家里百衲被的争执,这种古老的百衲被是非洲传统文化的宝贵符号。
关于百衲被是这样描述的,“其中一床绘的是单星图案,另一床是踏遍群山图案。两床被子上都缝有从迪伊外婆五十多年前穿过的衣服上拆下来的布片,还有杰雷尔爷爷的佩兹利涡旋纹花呢衬衣上拆下来的碎布片,还有一小块褪了色的兰布片,大小只相当于一个小火柴盒,那是从依兹拉曾祖父在南北战争时穿的军服上拆下来的。”[3]被子对美国黑人深厚的家庭文化有着象征意义,记载着美国黑人的复杂历史。在迪伊刚开始进入大学时,她并不中意这两床被子,觉得它们老掉牙了,没个样子,但这次回家,她显得对这两床被子很感兴趣,为了得到百衲被,迪伊甚至用“莺声燕语般的甜蜜声调”[4]和母亲说话。这些表现显现出迪伊的虚伪善变,她想得到百衲被仅仅是为了可以挂着观赏,她根本不知道百衲被深刻的历史涵义,只是肤浅的知道这是自己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便想得到以显示自己对本土文化的追求和崇敬,这种功利的物质的对待自己传统文化态度在在当时的美国黑人中是十分普遍的。
二、迪伊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变化的原因
迪伊对自己的母亲和妹妹在感情上实际有着孤立和疏离,作为一个美国黑人,她一开始对传统文化是有敌意的,但是这次迪伊回到家里,表现出了对母亲和妹妹的亲热和对传统文化的极大兴趣。是什么原因改变了她的态度?是什么影响了像迪伊一样的美国黑人们?
(一)美国黑人权力运动的影响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美国黑人发起了一场文化运动,他们提出黑即是美,而且认为黑种人优于白种人,于是他们开始鄙视抛弃美国文化,反而狂热盲目的追求自己文化的根即已经距离他们十分遥远的非洲本土文化。
作者艾丽丝?沃克意识到这次运动强调的是黑人权力而不是权利,所以在此背景下,作者用迪伊来代表那些狂热的美国黑人以批判他们的这种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