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登高》看律诗形式美及意境美.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登高》看律诗形式美及意境美

从《登高》看律诗形式美及意境美〔关键词〕 律诗;《登高》;形式美; 意境美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12—0068—01 纵观历代律诗,加上笔者对律诗的肤浅理解,发现五言律诗适合以客观对象为内容,因此景色描写见多,至于恩怨情愁、意气舒张、怅然感慨这类情调,古人则多用七言律诗书写。简而言之,五律适合言景,七律适合言情。当然,言景不是单纯地只做景色白描,而是在景色描写的过程中自然地带出诗人的情感世界,此即触景生情;言情也不是单纯地抒发感情,诗人会联景铺垫、借题发挥,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但不管是五律,还是七律,他们的形式之美和意境之美是相同的,它们所包含的诗体的完整性、逻辑性、有序性及动态性是一样的。王国维老先生曾说:“一切之美皆形式之美也。就美之自身而言,则一切优美皆存于形式之对称、变化及调和……”律诗最重要的形式表现就是对仗。一般来讲,律诗要求任意的两联都是对仗的形式,这种对仗句的好坏直接决定着诗歌的质量。对仗句体现的是对称之美,而对称美又是传统美学的基本观念,同时,这种对仗的形式中又融进了思想情趣,使得从容的起承转合、工稳的表辞达意体现出一种大气磅礴的美感。所以,读律诗,除了了解其中的声韵平仄、对白、炼字外,我们应着重探究它的形式美和意境美。下面,笔者以杜甫的《登高》为例,与大家一起来体会律诗的美。 登 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首联诗人用两句话概括了眼前的景象:风急天高,渚清沙白,猿啼哀哀,飞鸟回旋。这一联泛泛地描写了眼前的景色,起句铺垫,渲染景色,烘托气氛,引人入胜。 漫无边际的落叶和滚滚不尽的长江这一联叫作颔联,也叫承联。顾名思义,承联就是对首联的承接和深化,写的依然是景,但这个景是有选择的,体现了诗人的注意力所在和诗人情感之所在。承联的字里行间里透出一种气势,使我们看到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炼字的精妙。“萧萧下”、“滚滚来”不仅强化了语气,同时也隐隐地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承联的特点是不即不脱,写景不生景,写意隐隐含,其实是为下句的写意做铺垫。 看到“登高”二字,我们就会联想到九九重阳节,王维说“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因而我们自然而然就会联想到杜甫的这首诗要表现的无非是思亲念故,或者是感叹漂泊的身世。这种感叹和惆怅在起联和承联的铺垫中已毫无掩饰地透露了出来,所以接下来还要强调意象和意境的组合。在这首诗中,颈联最能体现诗人的内心世界,是全诗的中心所在。 起承转合,浑然一体,诗脉畅达,不仅体现了杜甫深厚的写作功底,也体现出他炼字的精妙,全诗紧紧围绕主题,没有一个闲字虚词。但是,炼字固然重要,对仗也不容忽视,要使意境生动,意象贴切,浑然天成,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是,《登高》这首诗的对仗也很生动:“萧萧下”、“滚滚来”,“万里”、“百年”,意境的虚实与意象的对照,使诗歌的效果大不一样,这也要求我们在感悟诗歌时,应尽量避开逻辑思维的羁绊。 诗的最后,作者倾诉了自己的忧郁情感:“潦倒新停浊酒杯”,由虚入实,这是律诗作结的一般规律,但这“实”也不一定是真正的“实”,而是为了造境,此时诗人手中拿的不一定是“浊酒杯”,或许正执着毛笔打草稿呢。 这首诗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地方,那就是它的结构。我们一般见到的律诗都是以中二联为主,颔、颈对仗,首尾不对仗,为了使诗歌不呆板,唐人还增加了对句,前三联对仗的也多见,但像《登高》这首律诗一样四联八句全对仗的却很罕见。 起承转合在这首诗内也表现得很规整,但是章法的严谨丝毫没有影响到诗的灵动变化和内涵诠释,应该注意的是,对仗只是为诗歌服务的,可以变化,谋篇布局才是第一要务。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律诗在中国美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在中国传统美学的诗、书、画中,诗应排在第一位,它对中国美学的独特贡献和在中国美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值得我们好好认识和认真学习。 编辑:沈丽琼 1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