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扬州八怪书法简述.doc
扬州八怪书法简述----书法论文
--第一章绪论
一、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他们虽然是地域性的民间艺术群体,但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代表了那个时代的书法艺术风貌。即使在今天,对扬州八怪书法研究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扬州八怪”是十八世纪中国书画史上的一支富有独创精神的艺术家群体,他们以诗、书、画、印多视角为一体的形式创就了新面目、新风格的书画作品。在清代中叶扬州独特的民俗文化和繁荣商品经济环境里,清代朴学思想的影响和金石考据的兴盛下,他们以对人生和艺术的独特感悟,通过技法的创新和取法的多元化等途径,打破以中和为审美旨归的传统帖学的艺术观和审美情趣。继承和发扬了徐渭、傅山、石涛、郑篮等一脉相承的艺术思想和实践,以叛逆、狂怪、创新的精神形成了与众不同的艺术思想和艺术格调,让文人自娱的书法艺术走向市场并成为近代海派书画艺术的源头。
........
二、本课题的研究现状综述
新中国成立之前,汪望的《扬州画苑录》、记载过凌霞的“扬州八怪”比较有名的有李斗的《扬州画舫录》、《天隐堂集》、李玉粟的《欧钵罗室书画过目考》、葛嗣澎的《爱日吟庐书画补》等。新中国成立以后,对扬州八怪的研究迅速提高到学术的高度。特别是80年代以后,国内兴起研究“扬州八怪”的高潮。在这些研究中,既有个案的系列研究,如《黄慎研究》、《郑板桥》等,也有涉及到清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文艺理论、哲学思想等诸多宏观因素的综合论述,如《清代扬州画派研究集》;《扬州八怪题画录》、《扬州八怪年谱》、《扬州八怪诗文集》对各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的专题研究,包括他们的生卒年考、逸闻趣事、师承关系、技法特征、诗词文章、信札题跋等。其中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一套《扬州八怪研究资料丛书》,从广度和深度上都对“扬州八怪”的研究大大推进了一步,可谓其百科全书。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西文化交流的加强,对“扬州八怪”的研究获得了更为崭新的视野,学者们从经济和社会的角度来研究,如薛永年与薛锋先生合著的《扬州八怪与扬州商业》。真正从书法学角度研究的有黄悼的《金农诗歌中的书法变革轨迹》、《金农书法作品的分类与鉴定》等关于金农的几篇文章、张郁明的《扬州八怪书法选》、刘九庵的《金农书法艺术综述》。前人对“扬州八怪”的研究已经相当精备详实,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确凿的参考资料。但遗憾的是迄今为止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他们的绘画成就上,专门对他们书法研究也只限于个案,从流派而言深入研究者甚少。所以,本文旨在结合他们的时代背景、地域因素阐释他们的艺术观,分析其书法艺术特色,提炼出他们在清代书法史的地位以及独特的地域文化精神内涵。
......
第二章“扬州八怪”名称的提出及其书法形成的社会原因
一、“扬州八怪”名称的提出
“扬州八怪”一词,清乾、嘉、道三朝文献尚无记载,至清末汪婆(1816一?),字砚山、研山、字汪度、汪大、有十二砚斋之号,仪征人,在1884年写《扬州画苑录》时即有扬州“八怪”的称呼了:“所惜同时并举,另出偏师,怪以八名如李复堂、啸村之类,画非一体,似苏张之牌阂,俪徐黄之遗规汰三笔五笔,段普嫌粗,胡诌五言七言,打油自喜,非无异趣,适赴歧途”。怪以八名”即“以八名怪”也,也即“八怪”也。“八怪”这样的称呼其实是扬州方言中的一种用法。扬州人如果对一个人的外貌举止表示不满和鄙视时,通常会说:“你这个八怪形哦!”如果一个人头脑不好使,会称其为“八折”。“八怪”在扬州方言中不仅有奇怪,不合常规的意思,也带有强烈的贬义的感情色彩,可以理解为丑陋,甚至于不堪入目,即“丑八怪”。据有关新近的资料发现杨铎(1878年)《盐读唱和诗草》中的《自题临罗两峰画兰石》最早记载“八怪”一词:“自题临罗两峰画兰石两峰道人画兰石,挥豪往往惊座客。当时尽多妙墨留,偏我见之乃残册。余庚子客沫上得黄小松司马所藏兰花册只八页何来短幅过邢江,春风荡漾摹篷窗。画家三昧谁能得,丛兰案石世无双。
......
二、清初江南书坛概况
清代从雍正、乾隆至嘉庆前期是书坛由帖学为主流转向以碑学为主流的过渡清初文字狱不断,大批学者将经世致用之学转向考据之学,由此带动了文字学、金石学的发展。在与金石的广泛接触,耳濡目染中,他们逐渐发现了篆、隶及北碑石刻的艺术价值。大批金石碑版文字进入书法取法的范围,书法风格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由取法魏晋名家书迹尤其是二王书迹,追求传统的“中和”审美情趣,逐渐转向了汉魏碑版的书法,而其广义所指是取法唐以前二王体系以外的金石文字,追求古朴稚拙之美。清初书坛受统治者喜好的影响,赵孟顺、董其昌帖学的书风仍为主流,基本走的是二王的路子,然而已呈明显的低媚柔靡之风,真正的魏晋书迹不复存在。另外,以徐渭、傅山、王铎为代表的晚明审美观念与书风演变,郑篇师法汉隶,石涛的艺术主张与书法实践都有力地冲击着晋唐己降一千多年来追求二王中和之美的审美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