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自然”与“约成”“师道”与“师德”合一.pdf
第29卷第4期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1年12月
V01.29.No.4 ofE鹊tChinaNornlal Dec.2011
Joumal University(EducationalSciences)
“自然”与“约成:“师道与“师德合一+
沈蝽栗洪武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西安710062;西安理工大学思政部,西安710048)
摘要:“师道”是一种人格的愿望的“自然”道德,是教师的精神价值的追求;而“师德”则是
关于教师职业活动与专业行为本身的规范,属于教师“约定”的“义务”的道德,是教师的行为准
则。二者通达现代教师道德生活的两条路径——道德与规范、自然与约成,互相并行,相互给力,
合而为一,有助于教师个体“秀外慧中”,促进教师群体专业化发展。
关键词:自然;约成;师道;师德
“教师道德”概念被教育学家陈桂生先生界分为“师道”与“师德”:凡涉及教师的教育价
值追求与敬业精神的称为“师道”,而专指教师行为准则或因准则要求而产生的行为是“师
德”(1)。二者并行,且相互给力,合而为一,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陈先生对这一
对概念的澄清,提供了当前以伦理学视角重新审视教师道德的新范式——内在美德与伦理规
范乃是研究教师道德生活的两条彼此分界又时有交叉的重要路径;若借亚里士多德“自然的
公正(justicebynature)”与“约定的公正(justicebyconvention)”之言,“师道”与“师德”是在
当代教师职业道德生活中“自然”与“约定”形成的一对范畴。
一、使命所然谓之“道
对“道”的解释,并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一般意义上的“方法”,因为在中国哲学中的“道”,
还含有“未知”、“神秘”的意思,代表一种“终极真理”。从这个层面上讲,“师道”就意味着成
为合格教师应持守和追求的教师职业的终极真理。
(一)身份之“道”
“传道、授业、解惑”其实指教师的职责,而“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
谓道”,才是韩愈对所谓“道”的解释。叭‘师道”,即为师之道,“不在仅能博学强识。第一,教师
应有严肃端庄之气象,使学生见而起敬;第二,教师应崇信圣人之道,老而弥笃;第三,教师讲
学应系统完整,条理分明,程序孙顺,因材施教,不越其节;第四,教师应知精微之理而能讲论
警策。能具备此四种资格者即是贤师……”(a)。探寻“师道”发端,一是出自中国古代对教师
身份的至高定位,事天、事地、尊祖、忠君、重师的排列已将教师的地位提至极高,教师身份在
形成之初就被笼罩上一层至高至尊的光环;二则不仅由于教师的“位尊”,还因为被称之为
“师”的大都具备特殊的智慧或技能,其本身就是“道”的化身,故“师”与“道”共存。不仅我国
陕西省教育厅2009年教育科学规划专项课题《建构陕西高校教师职业伦理制度研究》(项目批准号:09JKl53)。
8
如此,在世界上最早的学校——苏美尔“泥版书屋”中的导师因其学识渊博而受到学生们顶礼
膜拜,将专家、教授称为“乌米亚”,即“你是我敬仰的神”㈤。源于经验和祖训,教师角色具备
了与生俱来的传统权威(traditionalauthority),即一种受传统文化与职业声望影响所享有的特
殊权威。这种神圣权威赋予教师以一种深沉、神圣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充任传统思
想与道德文化的传承者、示范者和践行者。在这一点上,教师的社会角色已超出一般教育学
意义的伦理地位,而被奉为礼之化身、道之代表、德之典范。传统权威具有很强的个人性质,
“表现在他的角色所要求的行为当中”@,“存在于能够使一个人对他的角色负责的概念之
中。”@由于深远的社会传统习俗、惯例和内心约束,教师最初所尊从的这些规则无须任何制度
形式,“既美其道,又慎其行”的教育智慧便使教师的行为自觉地受制于社会非正式约束,并以
此界定个体在各种情况下的适宜行为,“恭德慎行,为世师范。”④这不仅表明教师的言行本身
具有一定的合法性,还昭示了通过教师个体的道德生活所体现出整体社会的道德结构形式。
所以,“师道”这种在长期实践和历史积淀中形成的非正式规则已成为教师职业行为习惯的重
要组成部分,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影响力,化作后世教师职业的教育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教”“练”相鬲虫的语文课堂练习设计策略.pdf
- “文艺川军”:努力创造更多的优秀作品.pdf
- “新、活、近”学数学课堂练习精髓.pdf
- “无为而无不为”的自然与“无不为而无为”的人--论《边城》.pdf
- “无为自然”向“法”治转变的可能性与正当性——《黄帝四经》“理”的意义浅析.pdf
- “无器具”身体练习在体育教学中的初步探索.pdf
- “无法”与“有法”——论“法”范畴所蕴含的“自然”与“法度”之一体两面性.pdf
- “无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和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兼论中国哲学的心性之学与天人之学.pdf
- “明明德”老子从道性自然到德彰大同的生态旨趣.pdf
- “望、闻、问、切”打造一支优秀的政工队伍为企业发展推波助力.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