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综合研究2014年霍山Ms4.3地震序列的震源机制变化过程.pdf
第 37卷 第 4期 地 震 地 质 Vo1.37.NO.4
2015年 12月 SEISMOLOGY AND GEOLOGY Dee..20l5
doi:10.3969/j.issn.0253—4967.2015.04.006
综合研究 2014年霍 山 s4.3地震序列
的震源机制变化过程
倪红玉 ,’ 刘泽 民 洪德全 汪小厉 ’ 赵 朋 )
1)安徽省地震局 ,合肥 230031
2)蒙城地球物理 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蒙城 233500
摘 要 综合利用震源一致性参数、体波谱振幅相关系数、单台的P波初动和振幅比方法研究
2013年 1O月 以来霍 山M 4.3地震序列震源机制 的变化过程 ,进而科学判定该序列的类型,探索震
后地震趋势的判别方法。结果表 明,2014年 4月 20 日霍山M 4.3地震前 ,霍 山地震序列 的震源一
致性参数低于多年均值 ,体波谱振幅相关系数在 0.9附近波动、持续处于高值状态 ,单台的P波初
动总体优势分布明显 、振幅比较为一致 ,均显示霍 山 4.3地震前序列的震源机制较为一致 ,为前
震序列 ;霍 山 4.3地震后 ,序列的体波谱振幅相关系数较低 ,在0.6附近波动 ,单台的P波初动、
振幅比较为紊乱 ,表明霍山 4.3地震后序列的震源机制较为紊乱 ,为余震序列,后续发生更大地
震的可能性不大。因此 ,霍山 4.3地震前后震源区的震源机制经历了散乱一一致一散乱 的过程 。
关键词 震源一致性参数 体波谱振幅相关系数 初动 振幅比 霍 山 4.3地震
中图分类号 :P315.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3—4967(2015)04—1004—16
O 引言
霍山地区位于大别山北麓 、华北地震区与华南地震 区的中强地震过渡区内,地质构造复
杂。有史料记载以来该区破坏性地震活动强烈 ,曾经发生过9次5级以上地震 ,其 中6级 以上
地震2次。1970年有微震记录以来 ,该区微震 、小震活动频繁 ,且小震频次 (M ≥1.0地震 3
个月累积频次 ≥40次)与周边地区中强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郑兆 等 ,1999),素有 “霍山
窗”之称 。2013年 9月底以来霍 山窗小震活动显著增强 , ≥1.0地震 3月累积频次快速攀
升 ,超过40次的开窗阈值 ,出现地震序列活动,并于 2014年 4月 20日发生 了霍山 4.3地
震。该地震是霍山地 区1973年 4.5地震后时隔41a的又 1次 4.0以上地震 ,且震后序列
活动频繁,3个月累积频次再次超过异常阈值。霍山 4.3地震序列发生后 ,准确判断其究竟
是 “中强以上地震”的前震序列 ,还是一般性 的小震群活动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小震群序列类型的判定是地震预报研究 中的难题之一。常用的方法有参数 h值 (刘正荣
等,1986)、K值(朱传镇等,1996)、序列衰减大森公式P值和古登堡关系b值 (傅征祥,1982;
[收稿 日期] 2015-07-27收稿 ,2015—10—23改回。
[基金项 目] 中国地震 局震情 跟踪定 向工作任务 (2014020113)和 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技 星火计划项 目
(XH14026)共同资助。
通讯作者 :刘泽 民,男,高级工程师,E—mail:liuzemin@163.eoln。
4期 倪红玉等 :综合研究 2014年霍 山 4.3地震序列 的震源机制变化过程 1005
陆远忠等 ,1985)等。这些指标在实际地震预测应用 中都发挥 了一定 的效能 ,但大多是统计性
的,所做的研判难免存在不同程度的不确定性 (崔子健等 ,2012;谭毅培等 ,2014)。因此 ,多
途径研究探索物理含义较为明确 、结果更为有效的指标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震源机制解是
描述震源几何特性的重要参数 。对中强地震 的前震与余震的波形进行研究,得到中强地震前
后震源机制 的变化过程 ,是地震预报 中历来关注 的问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