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环境立法的综合化.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推进环境立法的综合化 万劲波* 摘要:本文对环境法所关注的环境问题进行了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两重性分析,即客观上的环境质量状况 与主观上对环境质量的需求直接影响着环境立法的进程。然后从环境法面临的环境社会关系以及人与自然 关系两个领域的挑战阐述环境立法综合化的社会需求。最后,分析我国当前在环境立法综合化存在的问题, 提出建立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体制,促进法律规则的可达性与可操作性,完善环境立法综合化的制度基础。 关键词:环境法 环境立法 综合化 一、环境法所关注的环境问题具有两重性 环境进入环境法的调整领域须具备两个条件:可能性,即环境法有可能通过调整环境社会关系或调整人类 环境行为对环境变化过程施加影响;必要性,即该环境变化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发生的影响有必要用法律 加以调整。进一步分析,第一个条件除了受自然可能性(人类的行为和活动无法对其施加影响:如自然科 学规律本身或人力所不及的自然存在)——大自然的限制外,也受到现实可能性——由特定社会物质经济 基础所决定的经济及技术条件所限制。第二个条件客观上与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及环境质量的状况有关,主 观上与公众特别是立法者对环境状况的忍赖限度和价值取向有关,而公众的价值取向又受到信息的影响, 在科学不确定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环境的概念也在发展,环境法学也要用发展的、辨证的观点来认识环境(包括自然 资源)和环境问题。环境科学与环境保护所研究的环境问题主要不是自然灾害问题(原生或第一类环境问 题),而是人为因素所引起的环境问题(次生或第二类环境问题),即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不 协调所引起的问题。随着污染程度的加深和污染影响范围的扩大,各种污染之间交叉复合,再加上愈演愈 烈的过度开发引起的生态破坏,环境问题已逐渐由区域性问题演变为全球性的问题,危及着全人类的生存 和发展。有些人类活动,虽然从目前看不出对人类-生态系统的显著破坏,但是,“既然像二氧化碳这样的 物质自然流动的崩溃,几年时间就上升为最为紧迫的环境问题,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相信更大量的物质 提炼、转移、置换和以垃圾形式回归自然会对生态平衡造成重大变化呢?” 因此,很多环境问题的因果关 系并不简单,而且也不是瞬即显现的。 环境与人口、资源、经济、科技、社会、教育及文化等构成了一个共生的环境社会系统,遵循传统、通过 直接观察来研究过去和现在的经验主义传统法律和惯例在面对人口增长的压力及科技迅猛发展的浪潮时显 得无能为力。科学家们从整体上估算未来的影响时,必然要面临环境问题的综合性特征以及环境社会系统 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全面组合。环境问题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决定了环境法律规范的科学性与分散性: 一方面各传统部门法为应对环境问题从自己的视角作出了积极回应,另一方面环境社会系统控制的实践经 验也得到了法律概括。环境法正是通过法律来调整人类自身行为和调整环境社会关系,以免遭受因人类活 动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反过来危害人类自身的发展。 环境法的有效性是通过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的交错关系而起作用的,但主要的、直接的还是决定于人是否 遵循自然规律。因此,环境法所关注的环境问题具有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两重性,即客观上的环境质量状 况与主观上对环境质量的需求直接影响着环境立法的进程。人对自然状况的认识是一个方面,对待自然的 态度及价值取向又是一个方面。科学规律、生态规律不是法律规则,因为它们本身并不包涵任何的价值取 向,也不代表什么利益。调整人类对环境的影响的法律只有在它得到社会广泛承认的情况下才会更加有效。 所以,立法者拟对环境社会关系进行调整时,应该重视“前规范研究”,预先对法的运行全过程进行模拟 分析和预测,以增强立法的科学性,提高法的实际运行绩效。 环境立法是国家或区域在特定历史阶段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的自身社会经济行为的认识的群体选 择。对于环境问题而言,一方面其影响机制被承认和证实不仅需要时间的积累,更需要资金的投入,另一 方面还存在着科学的不确定性。在环境立法过程中,公众,决策者和专家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不同价 值取向会导致评判标准和结果上的差异。政治和法律的决策常需在人们对于危险性的理解的基础上做出, 而不是基于实际的危险。人们对人类环境行为的危险性认识与其实际的危险性是不一致的。 多大的程度上 和多大的范围内我们才认为需要用法律来对环境社会关系进行调整或对人类环境行为进行调整?政策制定 者必须适应使用不完全的信息,从“不确定性”出发做出决策,这就导致了不同时期、不同区域和不同部 门对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ouyangxiaoxi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一线鞋类设计师,喜欢整理收集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