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17-2018学年度高中语文 第2课 故都的秋训练落实 新人教版必修2.docVIP

(新课标)2017-2018学年度高中语文 第2课 故都的秋训练落实 新人教版必修2.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课标)2017-2018学年度高中语文 第2课 故都的秋训练落实 新人教版必修2

故都的秋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饱尝(chánɡ)     赏(shǎnɡ)玩 领略(lüè) 疏疏落落(lào) B.陪衬(chèn) 落蕊(ruǐ) 颓废(tuí) 混混沌沌(dùn) C.譬如(bì) 幽远(yōu) 萧索(suò) 潭柘寺(zhè) D.折去(zhé) 情趣(qù) 点缀(zhuì) 一椽破屋(chuán) 【解析】 A项中“落”应读luò C项中“譬”应读pì “索”应读suǒ D项中“折”应读shé【答案】 B 2.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领略 策略 掠夺 攻城略地 B.清净 清静 净土 耳根清静 C.缓慢 慢待 曼妙 轻歌慢舞 D.橄榄 悠闲 幽怨 枉废心机 【解析】 B项“耳根清静”应为“耳根清净”。指耳朵旁边很干净,也说“六根清净”。C项“轻歌慢舞”应为“轻歌曼舞”。形容音乐轻快,舞姿柔美,“曼”是柔美,不是缓慢。D项“枉废心机”应为“枉费心机”,指白白花费心思。【答案】 A 3.选出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  ) A.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B.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 C.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D.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 【解析】 比喻是不同类事物之间的比较。【答案】 B 4.下列句子,表述最确切的一项是(  ) A.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少风。 B.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下得有味,下得奇,下得更像样。 C.墙头,屋角,灶房门口,茅房边上,它都会一株株的长大起来。 D.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西山的虫唱,钓鱼台的柳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 【解析】 B先说“奇”,突出自己的总体印象,再说“有味”说明自己的感受。C按空间位置应为: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D按空间位置,西山景物不应分开说。【答案】 A 5.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笔下的秋景,有声有色,有人有物,有动有静,色彩缤纷,气氛喧闹。 B.文章开头与结尾都运用了对比手法,且前后照应,抒写了作者对北国之秋的深爱之情。 C.本文通过描写故都秋景,寄寓了作者在特定的时代里,作为一个文人深远的忧思和孤独的落寞之感。 D.秋蝉的残声在文中具有以动衬静的效果,与“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使故都的秋更显得“清、静、悲凉”。 【解析】 本文总体格调是清、静、悲凉,并非“色彩缤纷,气氛喧闹”。【答案】 A 6.课文中“廿四桥的明月”出自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原诗四句的合理语序是(  ) ①二十四桥明月夜 ②秋尽江南草未凋 ③玉人何处教吹箫 ④青山隐隐水迢迢 A.④①②③ B.①③④② C.②④①③ D.④②①③ 【解析】 此诗有三个韵脚,不押韵的“二十四桥明月夜”必然处在第三,故AB可以排除。再从句意看,全诗由远及近,由概括到具体(“草未凋”),第④句应放在第一。【答案】 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①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②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③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里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④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⑤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⑥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7.这段文字通过描写清晨在院子里所见到的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段文字融情于景,可通过对这些景物的整体品味,进而体味到作者的思想感情。【答案】 表达了向往、眷恋故都之秋的真情,流露了深远的忧思和孤独落寞之感。 8.这段文字共有6句话,请用“/”把它们分成两个层次。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解析】 第①②句是提出身“在南方”常常想起北平之秋这一话题。③④⑤⑥句具体描写了北国的秋景。【答案】 ①②/③④⑤⑥ 9.这段文字是现实写真,还是想像中的真实?这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smfj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