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安塞腰鼓旅游利用探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陕北安塞腰鼓旅游利用探究

陕北安塞腰鼓旅游利用探究摘要: 安塞腰鼓集舞蹈、武术、体操、打击乐、吹奏乐、民族风俗为一体, 是流行在陕西北部的一种民间广场群体艺术, 是陕北人文地理、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等的综合概括和反映, 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广泛的群众性。对其旅游利用进行探析,为延安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安塞腰鼓;特点;价值分析;旅游利用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7-0297-01 1安塞腰鼓的发展 随着岁月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安塞腰鼓残留着战争的痕迹和疆场的影子,逐渐演变成一种民间广场的娱乐性舞蹈。每逢佳节,安塞人民用打腰鼓的形式,表达自己祈求平安吉祥的美好愿望和抒发欢庆丰收的喜悦心情。1942年,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兴起的新秧歌运动中,安塞腰鼓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被誉为“胜利腰鼓”。全国解放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一群朴实憨厚的庄稼汉,渍着黄土的双脚,带着泥土的芬芳,敲打着安塞腰鼓,走出安塞,走出延安,走出陕西,走出黄土地,走向舞台,走向银幕,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为了发扬广大,安塞县成立了”安塞腰鼓艺术协会”,并在各乡成立了分会,现有会员1000多人,主要承担各项对外交流和表演任务。早在1986年,安塞腰鼓就荣获首届中国民间舞蹈大赛最高荣誉大奖。近年来,安塞腰鼓先后在第11届亚运会开幕式、香港回归庆典等大型活动中表演,参加了1999年5O周年国庆庆典。先后赴俄罗斯、日本、德国、新西兰、泰国等地进行过表演。被誉为“华夏第一鼓”、“天下第一鼓”、“中华鼓王”、“中国神鼓”、“中华一绝”、“中华民族之魄鼓”等美称。1988年后,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中国民间艺术腰鼓之乡”、“全国文化先进县”。安塞腰鼓如今已经成为一个著名的文化品牌,不仅在陕西、大西北、西部是一种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民间艺术,目前在整个中国也达到几乎家喻户晓的程度。 2安塞腰鼓的特点及价值 安塞腰鼓是流传在陕西省北部安塞县一带的一种民间广场群体艺术展现了陕北人民的的一腔热血,是陕北民间艺术中独特而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安塞腰鼓融舞蹈、武术、体操、打击乐、吹奏乐、民歌为一体。是中华民族精神风貌的再现,集中表现了陕北人夺取胜利和丰收后的喜悦心情,融合了黄土高原人憨厚、实在、乐观开朗的性格。是黄河流域文化的组成部分。 2.1 安塞腰鼓具有广泛的适应性,随时随地都可进行表演。不受室内室外、田间地头、人多人少、冬天夏天、白天晚上的限制,不受性别、年龄、文化层次的限制,它是与武术相结合的艺术,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表现了舞蹈应表现的艺术,又同时具有武术动作的精华,包括踢、打、跨、跃、蹬、跺等。 2.2 陕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塞腰鼓不是单纯的体育活动,来自军事生活、来自宗教信仰、来自生产生活,而更多的是一种生存手段,把祭祀、仪式或巫术宗教等民俗活动融为一体并同步向前的,腰鼓中的“能劲”和“牛劲”等都是生活现象在内涵质态中的深刻反映和集中表现。在强壮筋骨、自卫抗暴、防病健身和丰富文化生活方面起到了有效的积极作用,成为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的宝贵财富[1]。 2.3 独特而精湛的艺术表现:从表演形式上又可分为行进鼓、广场鼓和舞台鼓三种。安塞腰鼓的打法分文鼓和武鼓,它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形成了刚劲激昂、剽悍豪放、气势磅礴、浑厚庄重、铿锵有力、威猛刚烈、舞姿优美、流畅飘逸等特点。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和人们认识欣赏能力提高的要求,安塞腰鼓将能、狠、蛮、猛、虎、牛六劲进行集中体现,安塞腰鼓既继承了古老艺术又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它是陕北民间文化的高度概括和集中反映。 3安塞腰鼓的旅游利用 3.1 依托强势发展的红色旅游,充分利用特色资源优势,带动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延安具有得天独厚本土地理环境和红色革命精神文化优势,造就了延安有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为满足旅游者健身、惊险、刺激、重温历史、回归自然、文化修养等提供舒适的旅游环境,政策倾向及延安市红色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给体育旅游开发奠定了基础。所以,延安市应以现有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为契合点,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安塞腰鼓以它独特的艺术魅力打出国门,走向世界。随着它知名度的提高和影响范围的扩大,逐步被全国和世界人民所认识和接受。1978年,安塞被定为”黄土风情”旅游点。安塞腰鼓先后吸引了中外旅游团体和个人来安塞参观学习。以广泛的群众性和参与性使旅游者集娱乐休息、强身健体、愉悦身心于一体。促进了本县与各大专院校和艺术界的文化艺术交流。全国各大专院校的教授、学者、实习生到安塞进行考察研究和写生,每年春节和暑假期间,都会涌起一股学习安塞腰鼓的高潮。腰鼓艺术促进了陕北人思想观念的巨大转变,丰富了传统节日,同时也增添了新的旅游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