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对网络新闻评论现状及前瞻认识及思索
对网络新闻评论现状及前瞻认识及思索摘 要:中国新闻奖的评选,是针对每一年度国内各类媒体发布的各类体裁和题材的新闻作品的最优化选择过程。本文试通过对近五年来网络评论获奖作品的观察分析,通过横向和纵向对比等多维视角来窥探网络新闻评论的动态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网络新闻评论;中国新闻奖;价值;媒介特色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8-0047-02
自1991年全国好新闻奖更名为中国新闻奖以来,已经评选了21届。网络新闻评论在2006年第一次纳入中国新闻奖的评选范围,进入全国性最权威的新闻奖的评选视野[1]。从第16届首批评出13件网络新闻作品,到第20届的26件、第21届的23件网络获奖作品,虽然在每年评出的数百件新闻作品中,网络的力量有限,但是其数量上的比重不断上升。
关于网络新闻评论的概念众说纷纭,尚无定论。学者王振业对其界定颇具代表性。他认为,“网络新闻评论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意见信息是个人或组织在网络媒体上就新闻事件或社会现象社会问题发表的评价性意见。”[2]网络新闻评论从无到有,反映了网络媒体在新闻传播业界地位的勃兴,如今网络评论获奖作品大体定格为一等奖一篇,二等奖两篇,三等奖三篇。其中中央新闻网站的获奖比例较大,是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体现。
一、网络评论获奖作品的特点分析
从历届评奖标准来看,中国新闻奖颇为重视专业奖项的政治属性。这点可以从每年的特别奖中窥见一二,如21届新闻奖中的特别奖《决定现代化命运的重大抉择》、《坚定沉着战狂澜》,选题多具有重大政治意义,宣传党的指导思想,“配合党和政府的工作中心、重大部署,开展正面引导”[3]。
网络新闻评论的选题范围广阔,第19届的获奖作品中包含了2010国内外重大政治和社会事件,中日冲突、奥巴马会见达赖、犀利哥、农民工等等。不仅如此,网络新闻评论在选题上事件性更强,均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标题具有极高的可读性,戏剧性、争议性强。如《揭开热比娅的面纱》、《谁代表网友给小慧的后妈道歉》等,网络阅读比纸媒阅读更加急迫,是“一种高成本的快餐式的阅读”[4],因此一些更加深入思考和看似“冷”的标题,往往难以吸引受众的注意。
从评论内容来看,网络所评论的事件多数是负面事件,如《CNN应就其辱华言论向中国道歉》、《刘翔有权受伤,13亿人期望不该一人扛》等。评论内容多具批判性和主观性,这或可追溯到网络的媒介环境:在去中心化的氛围中,人人可以掌握话语权,有条件形成意见的自由交流市场,他们从自身的经验出发分析新闻事件,发表观点。草根网友评论中,去责任化也决定了他们评论的批判性。从立意上看,观点鲜明有新意,论证有理有据,如《刘翔有权受伤,13亿人期望不该一人扛》中,作者以亲身经历描述了现场,类比特拉梅尔,在精神层面上论证刘翔的放弃是一个运动员对自己健康的尊重,对观众的尊重。“这是运动员应有的尊严,也是奥林匹克精神所包含的题中应有之义——适度。”虽然网络评论主体多样化,但是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主体多数为特约专家或网站内部评论员,且发布在专业的评论专栏中。网络给予网民的是大众话语权,成为他们宣泄情感的途径,但多数网民的自身观点常常不具备理性的思辨和严谨的论证,缺乏权威性,因而也就“难登大雅之堂”。从论证方式上看,由于选题的批判性,所以在论证方式上常常采用驳论的方式,论点清晰、论据充分、论证有力。常以开门见山的方式叙述新闻由头,进而提出自身的观点进行逐步论证。如《网上“恶搞”有悖和谐理念》中,针对网络中层出不穷的恶搞现象提出质疑,分析原因,条理清晰,逻辑性强。由于网络受众快餐化和浅阅读的特性,导致网络新闻评论常常篇幅简短,语言精炼,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中国新闻奖网络新闻评论评选原则上不超过2000个字,而多数获奖作品字数在1000字左右,短小精悍,契合了浅阅读的现代网民。在文风上,由于不像报纸严肃,网络评论更加通俗易懂,生动活泼。
二、由纵向对比看网络新闻评论内容的嬗变
从1996年设置网络新闻评论以来,网络评论本身也不知不觉地发生着变化。从标题来看,最初大量的设问反问句已逐渐淡出,代之以更为明确肯定的论断题和研判题。随着网络发展的逐步成熟,网络评论以更加自信的面貌给予受众舆论上的引导。16届一等奖作品丁刚的《我们怎样表达爱国热情》和21届一等奖作品郭馨的《依法理性表达爱国热情》均是讨论面对日本的挑衅我们应该如何合理表达爱国热情,具有极强的可比性。
从开头来看,丁文首先进行了一番爱国主义的铺垫描述,随后转入新闻由头,感情充沛饱满;而郭文则开门见山,摆事实讲道理。从论证过程来看,丁文着重理论分析,运用大量背景材料日本右翼分子行径的原因,从国际的立场上阐述应该怎样表达爱国热情;而郭文则从国民情绪的立场上给予一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