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民间“劝投”-守法及失义纠结
民间“劝投”:守法及失义纠结民间“劝投”,是背着“知情不报”去唤醒逃犯的良知,还是留下“不守诚信”来帮助公安机关抓捕逃犯?在法律和公益之间,民间“劝投”应当如何平衡?民间“劝投”究竟该向左走,还是向右走?
逃亡者的救赎之路
2011年12月25日,在广东东莞化名打工的杀人嫌疑犯陈阳(化名),向深圳市公安局南山分局南山派出所投案自首,结束了15年提心吊胆痛苦不堪的逃亡生涯,他在微博上留下了最后一条信息:“今天我要做出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决定,走出这一步,我将获得新生……”陈阳的这一步,得益于一个名为“阳光下之家”的民间劝投组织。陈阳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关注到“阳光下之家”的网站,并在上面与网站创始人、深圳劝投义工王金云进行接触,在王金云近一年的耐心劝服后,陈阳决定投案自首。
王金云,中国民间“劝投”组织“阳光下之家”创始人,2001年因出售出入境证件罪,被判有期徒刑两年。2003年刑满释放后,他成立了这个组织,并用自己的力量去运营这项公益活动。在他的眼里,自首,对于在逃犯来说,是一条救赎之路,而他的工作,就是为他们打开通往救赎的大门。
“阳光下之家”自2003年9月开通至2011年12月,累计接听热线电话、回复电子邮件共45000多个,劝服在逃人员投案自首31人,仅它的创始人王金云,个人志愿服务时间累计就超过6000小时。
“我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当年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触犯了法律,我希望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必须加强法制学习,增强法律意识,违法犯罪往往只是一念之差、一步之遥,对刑释解教人员不该有歧视。”王金云以自己的经历谈了创办该组织的初衷。
投案者愿意通过网络的方式来接触,说明他本性还善良,并非穷凶极恶之人,只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导致了今天不得不逃亡在外的结局。同时,在逃亡生涯中,也对自身过去的种种有了一定的悔悟,希望能通过一种合适的方式来结束这种逃亡。很多投案者在长期的逃亡过程中因为自己的逃亡身份而无法融入社会,不敢长期处于一个地方,不敢深入与人交往,看到警车警察都不得不提心吊胆远远绕道,这种隐姓埋名的生活,其实更像是一种无休止的折磨。自首,是他们一条重新回归的路。
可见,民间“劝投”,更像是在逃人员结束自己痛苦,自我救赎的一扇希望之窗。王金云表示,在逃者往往出于害怕惩罚的本能而选择逃亡,他们往往不了解法律,又对公安机关充满了恐惧。在逃者第一次接触民间“劝投”时,在自我保护意识下,都以“亲戚”、“朋友”犯事来进行咨询,在接触过程中,也会多次更换联系方式,避免可能发生的追捕。而民间“劝投”,则会提供详细的法律支持,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在逃人员能够充分意识到自己还是社会的一分子,还有父母妻儿,还有未尽的责任和义务。
王金云的第27名劝服自首者戴小华(化名),参与打架斗殴致人死亡,因害怕坐牢而选择逃亡。在逃亡的5年中,父亲过世,而他却未能尽孝,深深自责。在接触民间“劝投”后,他逐渐认识到“一人犯罪,全家受罪”,只有认罪服法,自我救赎,才是自己的真正出路。他说:“以前总担心坐牢会成为人生污点,一辈子被人歧视,知道王老师回归社会的成功经历后,我开始觉得坐牢也许没那么可怕,现在这种担惊受怕的日子实在不是人过的,我也想像他那样活。”
心理学家指出,其实逃亡比坐牢更可怕,民间“劝投”用感化和救赎来劝服在逃人员,即使服刑,却放下了心中时刻背负的罪孽。而投案自首不是民间“劝投”的结束,民间“劝投”志愿者们还为投案自首者建立了后续跟踪机制,鼓励他们努力改造,还在服刑结束后帮助他们实现就业,重新融入社会。
“劝投”的限度
当然,也有一些在逃人员并没有真正打消顾虑,不断在投案与逃亡之间进行抉择,更有人反反复复,打消投案念头。这种时候,民间“劝投”应该怎么做?广州“劝投”志愿者“仔仔”,选择的是帮助公安机关进行抓捕。
2010年10月,“仔仔”在网上认识了一名叫“阿军”的在逃犯,在半个月的接触和劝说无效后,“仔仔”决定将掌握的线索反映给公安部门,同时提出请求,希望再给阿军一点时间。当阿军突然不再联系“仔仔”后,追捕人员判断阿军没有自首意图,在经过一个星期的等待后于福州台江将阿军抓获。用“仔仔”自己的话说,“我会给他们很多机会,但是肯定是有一个限度的。毕竟他们如果长期在逃,也会给社会带来危害。”
而这个“限度”的把握,学犯罪心理学的“仔仔”是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去判断在逃犯的自首意愿有多大,而且也会根据案件的类型作权衡,比如青少年犯罪的话,会给他们更多的自首机会,而如果发现极端暴力犯罪的在逃犯存在侥幸心理不想自首的话,掌握了对方信息后会立即通知警方。
“法律是平等的,不会给你这么多的机会和这么多的时间。而且是从受害当事人的角度考虑,这也是不公平的。第一时间通知警方,也可以脱去我们包庇在逃犯的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林巨-家庭教育应道法自然.doc
- 林志玲-优雅女神 下个奥黛丽·赫本.doc
- 林权流转研究及激励路径探究.doc
- 林雪-我是电影里一个棋子.doc
- 林黛玉“出淤泥不染”价值观.doc
- 架构有趣有效小学语文课堂思索.doc
- 果树夏季综合管理技术探究.doc
- 架空绝缘导线施工若干问题探析.doc
- 架空输电线路同塔多回架设设计探析.doc
- 柏拉图《理想国》女性观之我见.doc
- 福莱特玻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外监管公告 - 福莱特玻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广哈通信: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pdf
- 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招商证券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宏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2024 可持续发展暨环境、社会及管治(ESG)报告.pdf
- 品创控股有限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 2024.pdf
-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24可持续发展暨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洛阳栾川钼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361度国际有限公司二零二四年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广西能源:2024年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