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机理研究.doc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机理研究
研究表明,UC与氧自由基(OFR)损伤及免疫功能紊乱有密切的关系,肠黏膜清除OFR能力低下,为OFR堆积致肠黏膜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脂质过氧化反应代谢产物丙二醛(MDA)是OFR触发细胞膜上的不饱和脂肪酸发生脂质过氧化反应的产物,其含量反映了组织中过氧化损伤程度。季氏等[1]发现,肠安宁能显著提高免疫法UC大鼠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减轻结肠组织损伤。杨氏等[2]在三硝基苯磺酸(TNBS)法大鼠UC模型的基础上继续建立相当于UC活动期的胃肠湿热型模型,观察热瘀散的作用。结果表明,热瘀散组及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血清及肠组织SOD活性升高,损伤指数、MDA含量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下降。
2 抗炎与免疫
UC发病的免疫学机制,以免疫调节异常导致组织损伤持续放大学说最受关注。本病的发生可能是由始发以及持续存在的抗原刺激因素引起肠道黏膜免疫活性细胞刺激(包括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NK细胞、肥大细胞、T及B淋巴细胞等),促炎与抗炎因子平衡被破坏,引起和放大黏膜的炎症,形成肉眼和镜下UC病理变化。髓过氧化物酶(MPO)反映结肠炎症组织的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王氏等[3]发现,云母可以显著减少冰醋酸UC大鼠结肠组织MPO的活性,减轻黏膜损害,降低炎症指数。陈氏等[4]用健脾灵治疗免疫法UC大鼠,血清抗大肠抗体和IgG的滴度均明显降低,而胸腺、脾脏等免疫器官的重量增加。
细胞因子在UC发病中的作用已得到公认,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是目前已知的与炎症性肠病(IBD)发病关系最为密切的细胞因子。TNF-α主要通过使中性粒细胞聚集、上调凝血酶原效应等参与UC的发病,在IBD患者的血、粪便和肠组织中水平均有所增加。细胞因子的调控与核因子-κB(NF-κB)的活化关系密切,NF-κB广泛存在于各种组织中,能与许多细胞基因的启动子和增强子中的κB转录序列位发生特异性结合,参与包括IBD在内的多种炎症性疾病的发病,有显著的促炎活性。UC患者核内NF-κB DNA结合活性明显升高,对IBD起主要致病作用的细胞因子,如TNF-α、IL-1β、IL-6、IL-8等的转录水平由NF-κB调控,UC患者的NF-κB已被活化并进入核内,具有很强的与基因κB位点相结合的能力,是细胞因子转录及释放的前提和关键,而且绝大多数细胞因子基因启动子或增强子部位均有NF-κB结合位点,因此,活化入核的NF-κB即可与之结合并促进这些细胞因子的转录,导致炎症反应的持续化。陈氏等[5]发现,丹参素可显著降低TNBS法UC大鼠TNF-α和IL-1β的水平。丁氏[6]报道,黄芩汤可使TNBS法UC大鼠IL-1β含量降低,IL-4含量升高,炎症损伤程度明显减轻。杜氏等[7]发现,溃结灵有降低TNBS法UC大鼠血清TNF-α的含量和结肠组织中NF-κB p65阳性细胞表达的作用。周氏等[8]发现,雷公藤多甙栓可以降低2,4-二硝基氯苯(DNCB)法UC大鼠血清中TNF-α和IL-8的含量。
中性粒细胞(PMN)在UC炎症性损伤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有研究发现,UC患者PMN凋亡延迟,活动期患者外周血PMN凋亡率明显低于健康人,病情越严重PMN凋亡率越低;在体外,中度活动期UC患者PMN产生O2-和NO也高于健康人,提示UC患者外周血PMN不仅凋亡延迟,而且活性增高,因此,适度调节PMN功能是治疗UC的有效途径。丹参具有活血祛瘀、安神除烦、凉血消痈功效。研究发现,其能降低PMN粘附分子CD11a/CD18、CD11b/CD18表达,抑制PMN与内皮细胞粘附,其有效成分丹参酮ⅡA直接作用于PMN,能抑制PMN呼吸爆发,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并对人白细胞的游走趋化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呈明显的剂量依赖和直线相关性[9]。李氏等[10]发现,体外实验中,丹参可促进UC患者外周血PMN凋亡,呈剂量依赖性,并明显抑制体外培养的PMN释放O2-和合成NO,提示对UC患者PMN凋亡及产生活性介质有调节作用。王氏等[11]发现,给予大黄多糖的TNBS法UC小鼠结肠上皮细胞凋亡较低,而PMN凋亡率明显增高,小鼠结肠上皮天冬蛋白酶3(Caspase3)、细胞膜受体蛋白(Fas)、细胞膜受体蛋白配体(FasL)蛋白表达量也显著低于模型组。认为大黄多糖通过降低Caspase3表达,抑制Fas/FasL途径引起的结肠上皮细胞的凋亡,同时增加PMN凋亡率,减轻肠道局部免疫反应。舒氏等[12]研究发现,黄连总碱能明显抑制葡聚糖硫酸钠(DSS)致免疫损伤UC小鼠的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和NF-κB p65激活,对乙酸诱发的IBD小鼠给予抗ICAM-1抗体,显示小鼠肠上皮细胞破坏程度减轻。明氏等[13]发现,乌梅丸可升高免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