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口蹄疫病毒多抗原表位基因融合表达产物的抗原性分析.doc

口蹄疫病毒多抗原表位基因融合表达产物的抗原性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口蹄疫病毒多抗原表位基因融合表达产物的抗原性分析.doc

  口蹄疫病毒多抗原表位基因融合表达产物的抗原性分析 :王冬梅, 沈文涛, 黎小瑛, 周鹏 【摘要】 目的: 筛选出高抗原性的口蹄疫病毒(FMDV)抗原表位组合体, 为能有效启动细胞免疫、 高广谱性的口蹄疫植物疫苗的研究提供研究基础。方法: 通过化学方法合成O、 A型口蹄疫病毒的5个T细胞表位基因和2个B细胞表位基因单链, 采用套叠PCR的方法将T或是B细胞表位基因分别融合成融合体T或B, 利用同尾酶的性质将融合体T和B连接成3种不同融合方式的串连体, 即5′TBT3′、 5′TTB3′和5′BTT3′; 利用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 X, PVX)载体在烟草叶片中表达各串连体基因、 融合体T基因、 融合体B基因和O型口蹄疫病毒的VP1基因; RTPCR检测各基因在烟草(N.benthamiana)叶片中的转录水平; 间接ELISA及D)是由口蹄疫病毒 (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 FMDV) 引起一种偶蹄动物共患的急性、 热性、 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被国际兽医局列为头号A类传染病[1]。该病传播途径多、 传播速度快, 多血清型, 曾多次在世界发生大流行, 研制一种有效启动细胞免疫反应广谱抗病毒的疫苗是成功地防控FMD的先决条件。 人们对FMDV抗原表位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已经在VP1除外的其他结构和非结构蛋白上发现了某些确实能引起淋巴细胞扩增、 加强体液免疫的肽段。我们利用基因工程的手段表达这些表位基因来研制口蹄疫基因工程疫苗。在植物中表达抗原基因是一种安全、 廉价的基因工程疫苗生产方式, 目前已有较多成功的报道[2-4]。利用马铃薯X病毒载体在烟草叶片中表达抗原基因是一种快速、 安全的表达系统, 被广泛应用在利用稳定表达系统(核遗传的表达系统)之前检测研究设计的可行性分析及多种应用性的研究中[5, 6]。本研究我们在合成已经确认的T或B细胞表位基因的基础上, 将其进行融合和串连, 利用马铃薯X病毒载体在烟草叶片中表达不同的串连体基因、 FMDV VP1基因等, 快速、 准确地确定各表达产物的抗原性的免疫活性, 为通过核遗传来稳定表达抗原基因、 研制高效的植物疫苗提供可靠的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E.coli DH5α: 常规克隆宿主菌, 本实验室保存; pMD18T Vector购于TaKaRa 公司; 马铃薯X病毒载体(PVX)PGR107(Kanr)及农杆菌GV3301+PLICSa(辅助质粒, 四环素抗性, Tetr)由英国Sainsbury实验室David Baulbe惠赠。A和O型口蹄疫全毒株的标准血清(抗小鼠)购自 中国 农业 科学 院兰州兽医所; 山羊抗小鼠(IgGAP)及显色底物购自华美生物工程公司产品购自脱脂奶粉: 完达山乳品有限公司产品, 其他化学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本生烟草(N.benthamiana)由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刘志昕研究员惠赠。 1.2 方法 1.2.1 各抗原表位基因单链及引物的合成(TaKaRa公司合成) 1.2.1.1 各表位基因单链合成 采用豆科植物偏爱密码子合成A、 O型口蹄疫结构蛋和非结构蛋白上的7个T、 B细胞表位基因: (1)A型FMD 3A蛋白上的21~35 aa位氨基酸, AAIEFFEGMVHDSIK, T细胞表位, 命名为T1; (2)A、 O型FMD 3C蛋白上保守的196~210 aa位氨基酸, RSMLLKMKAHIDPEP, T细胞表位, 命名为T2; (3)O型FMD VP2蛋白上的49~68 aa位氨基酸, SGLETRVVQAERFFKTHCYD, T细胞表位, 命名为T3; (4)O型FMD VP3蛋白上的81~100 aa位氨基酸, LAAKHMSNTFLAGLAQYYTQY, T细胞表位, 命名为T4; (5)O型FMD VP4蛋白上的20~40 aa位氨基酸, TQLGDNAISGGSNEGSTDTTS, T细胞表位, 命名为T5; (6)A型FMD VP1蛋白上的138~160 aa位氨基酸, TDGPRRGDMGSLTARAAKQLPAS, B细胞表位, 命名为B1; (7)O型FMD VP1蛋白上的137~160 aa位氨基酸, GESPVTNVRGDLQVLAQKAARTLP, B细胞表位, 命名为B2。 1.2.1.2 各表位基因融合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1)所有T细胞表位基因融合引物设计: 据套叠PCR技术在基因融合中的应用原理[7], 设计10条基因片段融合引物(P1、 P2…P10)及2条载体构建引物, 为了各个表位基因在表达成肽段后不相互干扰, 在引物P1P10上引入柔性氨基酸丝氨酸(Ser, T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