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婴幼儿静脉留置针两种封管液的封管效果观察.doc

婴幼儿静脉留置针两种封管液的封管效果观察.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婴幼儿静脉留置针两种封管液的封管效果观察.doc

  婴幼儿静脉留置针两种封管液的封管效果观察 【关键词】 婴幼儿;静脉留置针;封管液;封管效果;留置时间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ealing effect of sealing liquids of heparin and 0.9% saline on intravenous ind in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sixty hospitalized patients of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ly into t, and the intravenous ind L and 0.9% saline for patients of in group A and B respectively. Average retention time of ind, incidences of catheter blockage, liquid leakage, phlebitis and skin rash es of ind in group A and B (t=2.54, Plt;0.05); the incidence of catheter blockage in group A in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   [KEY ; Sealing liquid; Sealing effect; Retention time   婴幼儿静脉留置针为一项护理技术,避免了反复穿刺,可保护静脉,减少患儿痛苦,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婴幼儿由于合作能力差,给静脉留置增加了难度。封管是该项技术的重要环节之一,临床常采用0.9%生理盐水封管,但堵管发生率高达43%[1]。为了减轻患儿反复血管穿刺的痛苦,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我科于2008年3~9月分别采用5U/mL肝素钠盐水和0.9%生理盐水进行封管,对2种封管方法的留置时间、堵管例数及穿刺部位皮肤情况等进行观察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入住我科行静脉留置针且病程在1周以上的婴幼儿160例,排除凝血功能障碍者。利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将患儿分成两组,实验组82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34例,月龄3~36个月,平均月龄(18±6)个月。采用头皮静脉穿刺58例,四肢静脉穿刺24例。对照组78例,其中男性46例,女性32例,月龄4~35个月,平均月龄(17±7)个月。采用头皮静脉穿刺57例,四肢静脉穿刺21例。两组性别、年龄、穿刺部位等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选用24G静脉留置针(苏州碧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采用常规穿刺方法进行穿刺,所选静脉较粗直、弹性好,穿刺一次成功。实验组采用肝素钠注射液(江苏万邦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规格2mL含12 500 U)0.4 mL稀释于500 mL的生理盐水中配制成5 U/mL的肝素钠盐水封管,对照组采用0.9%生理盐水封管[2]。封管方法均采用正压封管,即输液结束后用5 mL的一次性注射器抽取封管液2 mL,注射器与头皮针相连,采用一边均匀推注一边缓慢退出头皮针的封管方法,在头皮针即将全部退出时,将小夹子在靠近留置针端夹上,边推边拔出头皮针,使留置针管内充满液体,并保持正压,达到封管的目的。   观察再次输液时留置针发生堵管的情况,比较两组的保留时间,记录堵管例数及液体外渗、静脉炎、皮疹等穿刺部位皮肤情况。堵管判定:再次输液时用5mL的注射器抽取3~5mL生理盐水连接留置针回抽无回血,推注有阻力。液体外渗:穿刺部位疼痛、局部肿胀,输液速度减慢或停止。静脉炎:参照美国护 理学 会静脉炎的分级标准,局部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皮疹:穿刺部位皮肤出现细小红色斑丘疹,伴或不伴有痒感。有以上情况之一者均给予拔管处理。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两样本均数的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a=0.05。    2 结果   实验组平均留置时间[(3.64±1.68)d]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 [(3.01±1.4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4,Plt;0.05)。实验组堵管率明显(4.89%)低于对照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75,Plt;0.05), 两组液体外渗、静脉炎、皮疹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0.302、0.159、0.002,Pgt;0.05)(表1)。9表1 两组留置针堵管及穿刺部位皮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