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鸦片战争前中国人物质生活;一、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1、表现(1)物质生活;;变化:长袍马褂——着西装打领结语;西装;虽说西装依然是男人们时髦的服饰,但中山装很快就开始与西装平分天下。 ; 1945年8月,国共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和蒋介石不约而同地穿上了中山装,留下了具有特殊意义的合影。
开国大典上,新中国的领导人第一次在天安门城楼集体穿中山装亮相,引起世界瞩目。;你知道中山装造型的含义吗?;满族妇女衣着;清朝旗袍;;一、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1、表现(1)物质生活;;;;中餐:把追求美味奉为首要目的。
西餐:以讲究营养为最高准则。;一、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1、表现(1)物质生活;;;一、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1、表现(1)物质生活;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 ????????????????????????????????????????????????????????????????????????????????????????????????????????????????????????????????????????????????????????????????;; ????????????????????????????????????????????????????????????????????????????????? ;; 证词:两姓联姻,一堂缔约,良缘永结,匹配同称。看此日桃花灼灼,宜室宜家;卜他年瓜瓞(di岢,意为小瓜)绵绵,尔昌尔炽。谨以白头之约,书向鸿笺,好将红叶之盟,载明鸳谱。此证。;一、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1、表现(1)物质生活(2)社会习俗;;打拱是最常见的见面礼节,边打拱边寒暄,很有人情味。;清末人们作揖的一种姿势,将双手举到额头前面,以示对别人的尊重。;晚清男人的坐相,双脚分开,脚掌着地,手放在膝上,即所谓“坐如钟”。图中的三个男人从左到右分别是善庆、醇亲王和李鸿章。;;一、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1、表现(1)物质生活(2)社会习俗;; ;
;丧鞋:丧事或守丧时穿的,全鞋为白色,鞋面不绣花。;棉鞋:为河北、山东等地冬天妇女穿着的鞋子,帮内塞有棉絮。;;;一、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1、表现(1)物质生活(2)社会习俗;一、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1、表现2、原因;1、18、19世纪西方主要国家相继完成向近代工业国家的转变,… 这些西方国家疯狂地越洋抢滩,掠夺金钱,贩卖奴隶,开辟市场,建立殖民统治。
——岳麓版;2、受西方民主平等观念的影响,随着晚清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进行,社会习俗也发生了变革,晚清社会也呈现出平等化的时代特征。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3、以林则徐为代表的一些有识之士,通过鸦片战争认识中国的落后,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和主张,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改革这一与时代潮流不相容的旧习俗。
——人民版;4、“剪辫易服,革除历代官厅
‘大人’、‘老爷’等称呼。”
——国民政府;一、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1、表现2、原因(1)鸦片战争后,西方文明 的影响;(2)西方自由、平等、民主思 想的传播;(3)先进的中国人的倡导;(4)国民政府的推动。 ;二、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 列宁装本是男???上衣,却在当时的中国演变出女装,并成为革命时装。它的外观是西服领、双排扣、双襟中下方均带一个暗斜口袋。穿列宁装、留短发是那时年轻女性的时髦打扮,看上去既朴素干练又英姿飒爽,所以它具有中西合璧的鲜明特点。;
“布拉基”是俄语音译,即连衣裙。这种款式健康活泼,不做作,流行了很久,以至于现在许多中年妇女夏季的裙装还是这种稍加变化的布拉基。 ;“文革”时期,在“红色革命”时代主旋律的
影响下,全国着装表现出明显的军事化特征,
即所谓“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二、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物质匮乏,生活必需品要凭票计划供应。;二、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住房拥挤,
家具简陋。;二、现代社会生活的变化(1949至今);改革开放以后;食物总类逐渐增多;美丽的家;三、改革开放以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