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吡蚜酮.20%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防治水稻田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docVIP

60%吡蚜酮.20%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防治水稻田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60%吡蚜酮.20%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防治水稻田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

60%吡蚜酮.20%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防治水稻田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稻飞虱是水稻上主要害虫,以成、若虫群集稻丛基部,刺吸稻株汁液,使谷粒千粒重减轻,瘪谷率增加,为害严重时能引起稻株倒伏,俗称“冒穿”,导致严重减产或失收。稻飞虱为害还能加重水稻纹枯病、小球菌核病的发生。近年来,随着郎溪县耕作制度的改革,水稻茬口布局、品种搭配日趋复杂,肥水条件好,这为稻飞虱的发生提供了充裕而适宜的食料,稻飞虱的危害逐年加重,常规药剂用量逐年加大,防效下降。为寻找防治稻飞虱的有效药剂和最佳用药剂量[1-6],提高化学防治水平,特进行了本试验示范,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探索80%吡蚜酮·烯啶虫胺以喷雾方式对稻飞虱速效性和持效性及适宜剂量,以及与先正达顶峰(50%吡蚜酮)、江苏安邦25%吡蚜酮相比的优势,为今后推广应用提供依据[7]。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概况 试验地点设在郎溪县南丰镇精忠村,供试土壤为黄泥土,肥力中等,试验地土地平整,水稻6月5日移栽。栽培与水肥管理条件均匀一致,且与当地农业生产一致。供试水稻品种为新两优6号,单季中稻;种植方式为移栽。试验对象为水稻稻飞虱。 1.2供试药剂 60%吡蚜酮·20%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北京燕化永乐农药有限公司生产;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生产;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江苏安邦电化有限公司生产。 1.3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6个处理,分别为:60%吡蚜酮·20%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90 g/hm2(A)、135 g/hm2(B)、180 g/hm2(C);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150 g/hm2(D);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40 g/hm2(E);以空白为对照(CK)。各处理小区面积均为150 m2,各小区随机排列。 1.4试验实施 试验于8月10日施药(为确保田间稻飞虱达到试验所要求的密度,前期未施用防治稻飞虱药剂),田间虫量达1 500头/百丛以上,施药时使用卫士-16型手动喷雾器,对准稻株中下部均匀喷雾,按规定用药量,喷药液450~675 kg/hm2。施药时晴天、微风,施药后3 d内无降雨。除试验用药外,施药后20 d 内未施用其他药剂。 1.5调查内容与方法 于施药当天调查虫口基数,药后1、3、7、14、21 d分别调查1次,共调查6次。采取平行跳跃法调查,每小区调查10点,每点2丛。调查时采用白瓷盘,将盘下缘斜插在靠近水面的稻丛基部,拍击稻株中下部,将飞虱震落于盘内,记录飞虱数。药效计算公式如下: 虫口减退率(%)=(处理区药前虫口数-处理区药后虫口数)/处理区药前虫口数×100 校正防效(%)=(处理区虫口减退率-空白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空白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 2结果与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各个处理对水稻稻飞虱均有显著效果,其中处理C对水稻稻飞虱的相对防效最好,明显高于其他各个处理的相对防效。从时间上分析,施药后相对防效逐渐提高,其中施药后1~3 d,相对防效提高幅度最大,以后提高幅度逐渐减小,但相对防效仍在提高。通过方差分析,各处理之间相对防效的差异性为0.000 053,远小于0.01,说明差异性极显著(表2)。 3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60%吡蚜酮·20%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180 g/hm2防治水稻稻飞虱效果显著,且与其他各处理相对防效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建议推广使用。 4参考文献 [1] 白和盛,张春梅,陆玉荣,等.防治稻飞虱新型复配剂应用效果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9,21(10):147-148. [2] 鲁传涛,高伟.不同施药方式(剂型)对稻飞虱和稻田天敌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01(7):39-41. [3] 胡超潜,陈清火,蔡慧娟,等.吡蚜酮50%水分散粒剂防治稻飞虱试验[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2):66. [4] 肖筱成,刘康成,王望生,等.10%吡·噻可湿性粉剂防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J].江西农业学报,2005,17(4):90,96. [5] 谢燕楠,陆凯文,钟方红,等.阿维菌素对稻飞虱防效及对天敌的影响[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2):58,60. [6] 刘庆友,张玉美,姚骏.不同药剂及剂量防治水稻稻飞虱药效对比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1(7):160,162. [7] 耿鹏,杨柳,胡美英,等.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对稻飞虱的防效[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21):4394-4395,4398. 1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