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 魏晋南北朝史学的发展.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3讲 魏晋南北朝史学的发展

第三讲 魏晋南北朝史学的发展 一、魏晋南北朝史学发展的特点 1、史籍繁富,种类众多,史学研究的范围扩大。 ① 史籍繁富 ② 体裁众多 ③ 史学研究的范围扩大 2、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晋初荀勖在魏时郑默的基础上,创甲乙丙丁四部分类法,第一次将历史著作独立分类。 东晋李充将四部顺序调整为经、史、子、集。 从史注、史考、史学评论的发展看,我国史学已摆脱了经学的附庸地位,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学科。第一次出现“史学”一词。 3、思想庞杂,而以反映门阀地主的要求为主 玄学兴起 佛教的流传 仍然以反映门阀地主的要求为主 二、魏晋南北朝史学发展的原因 1、重视史学是帝王统治的需要 2、各少数民族政权争正统地位,推动了史学的发展 3、以史为鉴观念的盛行,促进了史籍增多 4、因环境改变,转向史学的作者增多 5、书写的材料和字体更为便捷 三、陈寿和《三国志》 1、《三国志》的撰写 陈寿(233—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汉县人。西晋杰出的史学家。 由蜀入晋,曾任著作郎,掌国史资料和撰述。 《三国志》共65卷,记录了三国鼎立时期60年的历史。 陈寿如何处理三国的位置? 2、陈寿的历史观 ① “有益风化”的撰史宗旨 ② 宣扬天人感应和皇权神授的思想 ③ 重视杰出人物的作用 3、史料价值 ①是研究三国史的重要史籍。全书有36万字。 ②记载了名医华佗。 ③提供了有关日本的一些最古老的记载。见于《魏书·东夷传》。 4、评价 人称其“善叙事,有良史之才”。 批评: ① 指责陈寿以魏为正统。 ② 批评书中有曲笔,替魏晋统治者隐恶溢美。 ③ 有纪传而无志。 5、裴松之《三国志注》 中国史学三大名注之一。 裴注以补阙、纠谬、备异、惩妄为宗旨,增补考订史实,开作注之新例。 王仲荦在其《魏晋南北朝史》中考证陈寿所引述的书达210种。裴注全文32万字,仅比正文少4万字。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网罗繁富,凡六朝旧籍今所不传者,尚一一见其崖略。又多首尾完具。” 四、范晔的《后汉书》 1、《后汉书》的撰写 范晔(398-445年),字蔚宗,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东)人,南朝宋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27岁始写《后汉书》。48岁以谋反罪入狱而死。 在范晔之前已有关于东汉的史书近20家。 范晔的《后汉书》上起王莽新朝末年,下至东汉献帝,共记二百余年的历史,是研究东汉史的基本资料。 2、史学价值 ① 编纂体例上的贡献 第一,在史书中首创《列女传》。 第二,创立了《文苑列传》。 第三,还创立了“党锢”、“宦者”、“独行”、“逸民”等传。 ②史学思想上的进步性 第一,具有反专制的思想。 第二,将“节义”作为衡量历史人物的一个重要条件。 第三,不彻底的无神论者。 ③文笔优美,议论放纵。 五、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其他史家及其著作 (一) 南北朝人的几本当代史 1、沈约《宋书》 沈约(441-513),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官至梁尚书令。在齐、梁之际文坛上,被推为“一代词宗”。 受诏修《宋书》,计100卷,记载南朝宋70年的事迹。 优点:以资料繁富著称。八篇志是其精华。 不足:唯上,替统治者隐恶溢美。他自己说:“远愧南、董,近谢迁、固。” 2、萧子显《南齐书》 萧子显(489-537年),南朝梁人,字景阳,南兰陵人(今江苏武进)。是齐高帝萧道成的孙子,官至梁吏部尚书。 奏请修《齐书》,计60卷,现存59卷,记载了南齐23年的历史。 优点:文字简洁,是研究南齐的重要资料。清人赵翼评价为“良史”。 不足:曲笔多,不能据实直书。 清人王鸣盛言:“自作史而为父立传,千古只此一人”。 3、魏收《魏书》 魏收(505-572年),字伯起,巨鹿下曲阳(今河北平乡)人。历仕北魏、北齐两朝,官至尚书右仆射。北齐著名文学家。受诏设馆修魏史,成书130卷,记录了北魏180余年的历史。 被指为“秽史”。 《魏书》自有其优点: ① 纪传中保留了不少重要文献,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②《食货志》记载了北魏土地制度的沿革。 ③ 首创《释老志》和《官氏志》。 王鸣盛言:“收手笔虽不高,亦未见出诸史之下。” (二) 十六国史的修撰 西晋灭亡以后的120多年间,北方有“五胡十六国”,各国都有史官。 最重要的史著:崔鸿的《十六国春秋》。 (三) 反映社会风尚的两本著作——《洛阳伽蓝记》和《世说新语》 《洛阳伽蓝记》,北魏杨衒之著。记载洛阳50多所寺庙的兴废,并记载了相关的人物事迹、工商业情况、古迹建筑、地方风俗等。 《世说新语》由刘义庆编成,记载了魏晋时期的士族风尚。是优秀的文学作品以及史学、社会学的有用资料。 明代胡应麟言:“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忽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穷。 (四) 外国史的撰述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