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如何挖掘文言文审美特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教师如何挖掘文言文审美特质

语文教师如何挖掘文言文审美特质【摘 要】高中文言文教学是较高层次的教学,语文教师要注重文本审美特质的挖掘,才能实现新课程文言文审美性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高中文言文 审美性特质 挖掘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5-0095-01 文言文作为中华文明中生命力最长久的一种文学样式,其风采与魅力难以一言尽叙!从文化内核看,文言文是“观察”,是“思考”;从语言色调看,文言文如“素描”,如“谈心”;从思想内蕴看,文言文是智慧的结晶,是情感的宣泄。在文言大家的笔下,有奥妙无穷的大千世界,有微妙莫测的心灵领域。文言文的笔法变化无穷,无拘无束,阅读文言文令我们愉悦,令我们沉思,令我们扼腕长叹,令我们愁肠百转。毫无疑问,文言文中有“美”的丰富因子,而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活动也不会是指向单一层面的单薄过程。那么,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又应该充分注重和挖掘哪些审美特质呢? 一 人格美 文言文最直接面对的是宇宙间最美丽的生命体——人,而社会美的核心就是人物美,人物美重在人格美。文言文中有许多历史人物都具有纯洁高尚的人格,如机智勇敢、顾全大局的蔺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一心为国的屈原(《屈原列传》);忠贞爱国、宁死不屈、大义凛然、“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指南录后序》)等。这些历史人物都闪耀着人格美的光辉。中学生的审美心理尚不健全,加之处于较为复杂纷繁的社会、文化环境之中,存在过多追求外形美而忽视内在美的现象。教学中,要通过对人格的品评,领悟纯洁高尚的人格美,让闪光的历史人物占领学生的心,激发学生对美好人格的向往和追求,教育学生怎样做人,怎样立身行事,从而促成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二 情感美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之所以能打动人心,是因为作品表达了一种真挚深厚的情感,具有一种情感美。韩愈的《祭十二郎文》采用与死者对话的方式,边泣边诉,吞吐呜咽,哀己之未老先衰,哀死者之早夭,疑天理疑神明,疑生死之数……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对亡侄十二郎的痛惜和怀念之情。文章字字句句凄楚动人,融注着深挚的骨肉深情,读之令人潸然泪下。李密的《陈情表》向晋武帝陈述自己不能奉诏的原因,提出终养祖母的请求。但作者不是直陈其事,而是凄切婉转地表明心意,围绕着“情”“孝”二字反复陈述自己家庭的不幸,与祖母相依为命的苦况亲情,强调“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文章表现了一种至诚至上、刻骨铭心的孝情,千载感人。袁枚的《祭妹文》通过叙述幼年时兄妹同捉蟋蟀、相伴温书,以及妹回家后扶持阿奶、办治文墨、“终宵刺探”我的病情、气绝前“忍死待子”等琐事,抒发了作者痛惜、哀伤、悔恨的真挚感情。件件小事都寄托着作者无限的哀思、撕肝裂胆的悲痛,具有强烈的感人力量。语文教师一定要营造气氛,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深切领悟课文中真挚深厚的情感美,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产生强烈的美感,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 哲理美 所谓哲理,就是关于天地人生的深刻道理,这是人类认识、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经验结晶,是人类思维的奇葩,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佳酿。它不仅可以启迪人的心智,使人警醒、奋发,而且能给人以美感,使人获得极大的精神愉悦。文言文有许多充满哲理美的文章。荀子的《劝学》运用大量比喻阐明了学习要想获得成功,必须日积月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锲而不舍的道理,通篇放射着哲理的光芒,是一篇典型的哲理散文。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就他和伙伴游褒禅山的经过发表议论,阐述了一个人要实现远大的理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有坚定的志向、顽强的毅力和必要的物质条件的道理。欧阳修的《伶官传序》通过概述后唐兴亡的历史过程,阐明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道理,告诫人们要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苏轼的《石钟山记》通过作者对石钟山得名由来的考察探究,说明要认识事物必须进行调查研究,不可主观臆断的道理。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领悟,去获得生命的力量和智慧。 四 景物美 一切景语皆情语,一个善于发现美的人能从大自然或生活场景中领悟到美的意境,陶冶情操,丰富生活,提高生活的质量。许多优秀的文学家因其高雅的情操、优美的文笔给我们带来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那些浸渍着大师们或纤尘不染,或晶莹剔透,或悠闲自若的心灵感悟的文字,荡涤着读者的心灵,丰富了人们的情感,给人们展现了一个个丰富多彩的意境。选入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有相当一部分描绘了生活中的场景美和自然美,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的“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归有光的《项脊轩记》中的“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