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书面范式到口头范式论民间文艺学的范式转换与学科独立.PDFVIP

从书面范式到口头范式论民间文艺学的范式转换与学科独立.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书面范式到口头范式论民间文艺学的范式转换与学科独立.PDF

    从书面范式到口头范式 : 论民间文艺学的范式转换与学科独立   刘宗迪   内容提要 :传统民间文艺学尽管认识到民间文学是 口头文学 ,却从来没有把民间文 学当成口头文学看待和研究 ,而是首先把 口头文学转化为书面文本 ,然后按书面文学的 概念框架和学术范式进行研究 ,正是这种书面范式的积习 ,导致民间文艺学学科独立性 的丧失 。民俗学试图摆脱民间文艺学以书面文本为中心的书面范式 ,走向田野研究 ,但 因为放弃了对文本的理解和对意义的追寻而使 自己混迹于人类学和社会学 ,学科独立性 愈发模糊 。本文指出 ,惟有在走向田野的同时 , 以对民间口头文本的理解为中心 ,实现从 书面范式 、田野范式向口头范式的转换 ,才能真正确立民间文艺学和民俗学的学科独立 地位 。 关 键 词 : 民间文艺学  民俗学  田野研究  口头程式 作者单位 :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一 究对象 ,意味着准确把握对象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征 , 并用与这种特征相适应的方法研究它 。 学科独立 已经成为中国民间文艺学从业者的心 民间文学根本特征是其 口头性 ,可谁又不知道民 病 ,从北大歌谣运动算起 ,这门学科在中国已经有 80 间文学是口头文学呢 ? 这在学科内部同样也是众所周 多年的历史了 ,却从来没有获得一块真正属于 自己的 知的常识 ,我们的民间文艺学学科在 20 世纪 50 年代 园地 ,在 1949 年后 ,它先是寄身中国语言文学的篱下 , 初一度就称为“人民口头创作”。然而 ,知道民间文学 后又借居社会学的地盘 ,一直过的是寄人篱下的日子 。 是口头文学 ,并不等于把民间文学当成 口头文学去研 学科独立源于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独立 , 民间文艺 究和理解 。其实 ,我们的民间文艺学一直就是把民间 学没能成长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正是因为它从来也没 文学当成书面文学进行研究的。我们不仅总是把 自己 有认清自己的研究对象 , 因此更不可能形成 自己的研 的研究对象 ,即原本 口头流传的民间文学 ,记录 、整理 究方法 。 为书面文学 ,而且我们研究和理解民间文学的理论范 乍看之下 , 民间文艺学的研究对象似乎根本不成 式也一直就是通行于古典文学 、作家文学研究中的书 问题 ,它研究的是民间文学 ,即流传于民间的而非由作 面文学范式 。用研究书面文学的学术范式研究口头文 家所创作的文学作品 ,这可以说是常识 。民间文学与 学 ,从而完全无法把握口头文学的独特风情 ,这才是中 作家文学 ,泾渭分明 ,说民间文艺学从来没有认清自己 ① 国民间文艺

文档评论(0)

27524331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