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聚氯乙烯的应用研究
聚氯乙烯的应用研究
摘 要:从学术专业及应用前景方向出发,对聚氯乙烯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并对生产工艺进行剖析,浅谈聚氯乙烯的价值及影响。
关键词:应用前景;应用;生产工艺;价值
聚氯乙烯简称PVC,由氯乙烯在引发剂作用下聚合而成的热塑性树脂。是氯乙烯的均聚物。氯乙烯均聚物和氯乙烯共聚物统称为氯乙烯树脂。PVC为无定形结构的白色粉末,支化度较小。工业生产的PVC分子量一般在5万~12万范围内,具有较大的多分散性,分子量随聚合温度的降低而增加;无固定熔点,80~8 聚氯乙烯5℃开始软化,130℃变为粘弹态,160~180℃开始转变为粘流态;有较好的机械性能,抗张强度60MPa左右,冲击强度5~10kJ/m2;有优异的介电性能。但对光和热的稳定性差,在100℃以上或经长时间阳光曝晒,就会分解而产生氯化氢,并进一步自动催化分解,引起变色,物理机械性能也迅速下降,在实际应用中必须加入稳定剂以提高对热和光的稳定性。PVC很坚硬,溶解性也很差,只能溶于环己酮、二氯乙烷和四氢呋喃等少数溶剂中,对有机和无机酸、碱、盐均稳定,化学稳定性随使用温度的升高而降低。PVC溶解在丙酮-二硫化碳或丙酮-苯混合溶剂中,用于干法纺丝或湿法纺丝而成纤维,称氯纶。具有难燃、耐酸碱、抗微生物、耐磨并具有较好的保暖性和弹性。
聚氯乙烯(PVC)树脂具有耐腐蚀、电绝缘、阻燃性和较高的机械强度等优异的综合性能,广泛应用于工农业及日常生活等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尤其是近年来建筑市场对聚氯乙烯产品的巨大需求,使氯乙烯产品成为具有相当竞争力的一个塑料品种,产量仅次于聚乙烯居第二位。据统计1999年我国PVC 树脂产量达到270万吨,总消费需求超过310万吨。预计2005年产能达到380万吨,总消费量达到570万吨。西欧PVC消费总量约550万吨,人均树脂消费和硬制品所占比例远高于我国水平。
下面对西欧的生产技术做简要介绍:
1乙烯高温直接氯化技术
50年代末,为了解决乙烯法生产氯乙烯单体过程中的副产物氯化氢的利用,开发了乙烯、氧气和氯化氢反应制备二氯乙烷的氧氯化技术,60年代得到推广应用。氧氯化技术的工业化,将乙烯直接氯化和氧氯化工艺相结合形成了新的平衡氧氯化工艺,使乙烯法生产氯乙烯过程中产生的氯化氢循环利用。到目前为止该技术仍是工业化生产最先进的工艺。上海氯碱和齐鲁石化公司从日本引进的20 万吨PVC装置均采用平衡氧氯化工艺。直接氯化采用的是低温氯化工艺,需要碱洗和水洗塔,工艺流程长,操作和维修费用高。80 年代西欧开发了高温氯化工艺(图1),1981年首次在瑞典实现工业化。目前世界上已建成10 套装置并投入运行,另有几套装置在设计之中。[1]
2 聚合体系的选择和防粘釜剂
一种用于聚氯乙烯悬浮聚合反应釜的防粘釜剂的制造方法,涉及一种防止聚氯乙烯的聚合反应中对反应釜发生粘釜的化学品的制造方法。在常规的密闭反应釜中,分别加入5份含量为99%以上的精制β-萘酚、2.5份含量为37%的甲醛溶液于7.5份含量为99%氢氧化钠中,加入65份去离子水,然后升至反应温度95℃,反应10分钟,将温度迅速降至室温;分别将10份聚乙烯醇水溶液、10份海藻酸钠水溶液与酚醛树脂水溶液充分混合,即可得到固含量为5-8%的酚醛树脂水溶液成品。本发明产品的制造、使用方法简单,可以达到300-1000釜清一次的防粘釜目的。[2]
如EVC公司结合工艺技术开发了系列助剂(表1),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有明显提高。
3 大型和高效聚合釜技术
南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聚氯乙烯厂30 m3 PVC悬浮聚合生产装置投料工艺技术改造,该工艺将原有的投料方式由开盖投料改为全密闭投料,并对原有DCS系统进行相应改造。改造后,PVC聚合生产自动化程度得到明显提高,计量方式更精确,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缩短了聚合辅助时间,提高了单釜产量;另外由于在反应过程中增加了注水程序,从而有效提高了反应釜的传热能力;同时DCS系统的改造,提高了生产的安全性和稳定性。[3]
下面对我国生产的聚氯乙烯做一介绍。
1 结构简式
这种材料的结构如下: [ ―CH2 ―CHCl― ]n
碳原子为锯齿形排列,所有原子均以σ键相连。所有碳原子均为sp3杂化。
2 材料性质
密度 1380 kg/m3
杨氏弹性模量(E) 2900-3400 MPa
拉伸强度(σt) 50-80 MPa
Elongation @ break 20-40%
Notch test 2-5 kJ/m2
玻璃转变温度 87℃
熔点 212℃
Vicat B1 85℃
导热率 (λ) 0.16 W/m.K
热膨胀系数 (α) 8 10-5 /K
热容 (c) 0.9 kJ/(kg·K)
吸水率 (ASTM) 0.04-0.4
折射率 硬质成型品 1.52~1.55
Price 0.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