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州目连戏简介目连救母的故事最早见载于佛家经典起源于西晋唐代的盂兰盆经中也有记载宋代有目连救母杂剧和敦煌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相继问世但对社会影响不大目连救母的故事以戏剧的形式广为流传以至在中国戏剧史上产生一定影响与祁门关系尤其密切自唐以来祁门各地的僧寺和道观一直兴盛香火不断宗教气氛浓厚祁门西路也流传一个萝卜救母的故事到了明代万历年间祁门清溪人郑之珍笃信佛教为借戏曲宣扬佛理劝人为善以正社会之风气在这些杂剧变文传说的基础上于年撰写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简称劝善戏文因为戏文故事本
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徽州目连戏简介
目连救母的故事最早见载于佛家经典,起源于西晋,唐代的《盂兰盆经》中也有记载。宋代有《目连救母》杂剧和敦煌《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相继问世,但对社会影响不大。目连救母的故事以戏剧的形式广为流传,以至在中国戏剧史上产生一定影响,与祁门关系尤其密切。
自唐以来,祁门各地的僧寺和道观一直兴盛,香火不断,宗教气氛浓厚,祁门西路也流传一个“萝卜救母”的故事。到了明代万历年间,祁门清溪人郑之珍,笃信佛教,为借戏曲宣扬佛理,劝人为善,以正社会之风气,在这些杂剧、变文、传说的基础上,于 1579年撰写《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简称《劝善戏文》)。因为戏文故事本身为民众所熟悉,其中所宣传的忠、孝、节、义为社会传统所认同,加上唱白质朴,广用民间土语、谚语,并穿插了筋斗、蹬坛、窜火等杂技表演,精彩刺激,所以一经搬上舞台,受到欢迎,逐渐形成一个新的剧种目连戏。
目连戏剧本来源徽州农村生活实际,融入到徽州民俗风情中去,有着浓郁的地方文化色彩。它内容通俗易懂,又有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杂耍,出神入怪等表演形式,因而流传很快。郑本目连戏一经产生,就在原徽州所属的祁门、休宁、石台、婺源、歙县、等地流传开来,最早组织班社演出的是祁门西乡的栗木村。且流传到江苏、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四川等地,被许多地方剧种移植上演,300余年经久不衰,一直传至建国初期,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据明末张岱在《陶庵梦忆》中记载:“余蕴叔选徽州、旌阳戏子,剽轻精悍、能相扑跌打者三四十人,搬演《目连》,凡三日三夜……”
目连戏基本唱腔古代,为明中叶流行于徽州一带的“徽池雅调”,即徽州腔、青阳腔。以鼓击节,锣钹伴奏,不用管弦,上寿时则用唢呐。目连戏武技高超,熟练地吸收了民间武技杂耍,能走索、跳圈、窜火、窜剑、蹬桌、滚打等。并把这些技巧融汇到剧情当中,成为表演武戏的特殊招式,为后来徽班的武戏表演奠定了基础。演出班社大多以宗族为单位组班,即一个班社均由同宗同族的人氏组成,外姓人不得加入。
徽州目连戏作为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无论是从目连戏的创作者郑之珍,还是剧本中所描写的剧情及人物,都有着浓郁的地方文化色彩。流传下来的戏剧文本及木刻版为研究我国戏曲史提供了的重要史料,堪称我国戏曲史上的活化石。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古老戏曲面临着失传的境界。徽州目连戏以其独特的地域特征和地方民间风情,以其高超的艺术手法和极其广泛深刻的影响力奠定了它在中国戏曲史上一席不可替代的位置,是一分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值得抢救、挖掘、保护和继承。
申报项目代码: 06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书
申报项目类别: 戏 曲
项 目 名 称 : 徽州目连戏
申报省、自治区、直辖市: 安 徽 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印制
二00五年九月五日
一、基本信息
1-1
属 地 安徽省祁门县 项目名称 徽州目连戏 申 报 者 祁门县人民政府 负 责 人 喻雪琴 通讯地址 安徽省祁门县人民政府 邮 编 245600 电 话 0559-4512326 传 真 0559-4512326 电子邮箱
所在地区及其地理环境 目连救母的故事最早见载于佛家经典,起源于西晋,唐代的《盂兰盆经》中也有记载。宋代有《目连救母》杂剧和敦煌《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相继问世,但对社会影响不大。到了明代,祁门清溪人郑之珍,为借戏曲宣扬佛理,劝人为善,以正社会之风气,在这些杂剧、变文、传说的基础上,于 1579年撰写《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简称《劝善戏文》)。郑本目连戏一经产生,就在徽州等地流传开来。且流传到江苏、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四川等地,被许多地方剧种移植上演,300余年经久不衰,一直传至建国初期,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
祁门县位于安徽省南端,东北与黟县接壤,东南与休宁县为邻,西北连石台、东至县,西南迄省境,与江西省毗邻。祁门县原为歙州黟县和饶州鄱阳2县地,唐永泰2年(766),设置祁门县。据《续文献通考》记载:“以其县东北有祁山,西南有阊门,乃合名祁门。”唐属歙州,宋、元属徽州,明、清时属徽州府,今属黄山市。
祁门县境内山峦起伏,清溪纵横。地势北高南低,地貌呈中山、低山、丘陵、山间盆地和狭窄的河谷平畈相交织的特征。介于祁门与石台之间的牯牛降,最高峰海拔1728米,为境内第一高山。主要河流有阊江、大北河向南流入江西鄱阳湖;凫溪河汇入新安江;赤岭河、梅溪河合秋浦河北注长江。祁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祁门山清水秀,生态绝佳,风光如画,牯牛降是一颗最为神秘而璀灿的绿色明珠,人们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养育一方文化。牯牛降就是一座山养育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ct扫描技术规范.doc
- cytomicsnewsletter20016细胞分析术半月快讯1流式.doc
- d8-台东高中.doc
- dcn基因转染对裸鼠胃癌移植瘤生长的影响-第三军医大学学报.doc
- définitionduproblème-classemanager.doc
- denominacióndelamateria-foot—upc.doc
- dic评分在高血压脑出血继续出血研究中的临床应用.doc
- desmitrakstuvietaskassātanamnepatīkvisvairāk-atveracis.doc
-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安徽宣城中学.doc
-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说课稿-于都中学.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