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霉形体mycoplasmas.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霉形体概述霉形体又称支原体是一类没有细胞壁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膜含固醇能通过滤菌器但呈二分裂繁殖含与霉形体是目前所知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中繁殖的最小微生物过去曾称为类胸膜肺炎微生物由于它们能形成有分枝的长丝故称之为支原体因其没有细胞壁故归属于柔膜体纲的支原体目下分个科支原体科无胆甾原体科生长时不需要外源性胆固醇螺原体科生长至一定阶段呈螺形在支原体科中又分支原体和脲原体个属支原体属现知有个种而脲原体属仅个种一历史年法国人从患有胸膜肺炎的病牛中分离到一种病原体既不同于细菌也不同于病毒将该病原体称为胸膜

霉形体(Mycoplasmas) 概述 霉形体又称支原体是一类没有细胞壁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膜含固醇,能通过0.45m滤菌器;但呈二分裂繁殖,含DNA与RNA。霉形体是目前所知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中繁殖的最小微生物。过去曾称为类胸膜肺炎微生物(pleuropneumonia-likeorganism,PPLO)由于它们能形成有分枝的长丝,故称之为支原体。因其没有细胞壁故归属于柔膜体纲(Mollicute)的支原体目(Mycoplasmatales)。下分3个科:支原体科(Mycoplasmataceae)无胆甾原体科(Acholeplasma-taceae),生长时不需要外源性胆固醇;螺原体科(Spiroplasmataceae),生长至一定阶段呈螺形。在支原体科中又分支原体(Mycoplasma)和脲原体(Ureaplama)2个属。支原体属现知有64个种,而脲原体属仅2个种。 一、历史 1898年法国人Nocard Roux 从患有胸膜肺炎的病牛中分离到一种病原体。既不同于细菌也不同于病毒,将该病原体称为胸膜肺炎微生物(Pleuropneumonia organism,ppo)。后来许多学者从广泛的宿种分离到相似的微生物,尽管它们不引起胸膜肺炎病变,但在形态、培养特性等方面均与ppo极相似。因此,就统称为类胸膜肺炎微生物(Pleuropnemonia Like organisms,PPLO)。 1956.Edward 和Freundt 提出“霉形体”。 目前,在医学上译作“支原体”。在兽医学上,译为“霉形体”。 二、形态及染色 霉形体是原核细胞生物中最小的的,无细胞壁,具有可塑性,很少超过1.0m。由于个体小,细胞膜又具有弹性,故往往能通过0.45μm滤膜霉形体最外层是细胞膜,由蛋白质与脂质组成的三层结构。内、外二层主要是蛋白质,中间层为脂质。在脂质中固醇约占36%。凡能作用于固醇的物质,如二性霉素B、皂素、毛地黄苷等能引起霉形体细胞膜的破坏而死亡。有的霉形体在细胞膜外还有一层由多聚糖构成的荚膜,有毒性,是霉形体的一种致病因素。霉形体以二分裂繁殖为主,也见出芽、分枝或由球体延伸成长丝,然后分节段成为许多球状或短杆状的颗粒。有的霉形体有一种特殊的顶端结构,能使霉形体粘附在宿主上皮细胞表面。这与霉形体在粘膜上的定植和致病有关。有些霉形体能运动,在霉形体内有许多微丝组织成网,和运动有关。在前进方向微丝成束,向前突出。也有认为顶端结构在表面上呈交替粘附和释放,造成霉形体在表面滑动。霉形体和其他原核生物一样,基因组是一个环状双链DNA。分子量较小,只有大肠埃希菌的1/5,故其合成和代谢很有限。霉形体用普通染色不易着色,用Giemsa法染色着色很浅。革兰染色阴性。霉形体的营养要求比一般细菌高。除无胆甾原体外,培养基中必须加入10%~20%人或动物血清。 血清主要用于提供固醇和其他长链脂肪酸,不但是细胞膜合成需要,且具稳定细胞膜的作用。霉形体一般在pH7.8~8.0间生长,低于7.0则死亡。但溶脲脲原体最适的pH为6.0~6.5,因在培养时溶脲脲原体分解尿素产氨,可使培养基pH升高。当培养基指示剂变色即需移种,否则将迅速死亡。霉形体一般为兼性厌氧,仅个别菌株专性厌氧。5%CO2和95%N2的环境中,生长为佳。适宜温度为36℃。霉形体生长缓慢,在含1.4%琼脂的固体培养基上孵育2~3d(有的需要2周)后10-600um)。典型的菌落呈荷包蛋样,核心较厚,向下长入培养基,周边为一层薄薄的透明颗粒区。有的整个菌落呈颗粒状。肺炎霉形体的菌落较大,直径100~150μm。溶脲脲原体的菌落最小,仅10~40μm,故曾称“T”株(tinystrain)。霉形体的菌落小,宜在低倍镜下观察。在液体培养基中霉形体的生长量较少,且个体小,一般不易见到混浊,只有小颗粒沉于管底。溶脲脲原体在生长量最大时每ml不超过106~107个菌落形成单位(CFU),故液体清亮。霉形体在固体和液体培养基中生长达高峰后,若继续培养,则很快死亡。在低温下可延长存活时间。 霉形体在不同基质中的生长表现 基 质 指示剂 培养基pH值 颜色(培养基) 霉形体生长后pH变化 颜色变化 葡萄糖 酚红 7.8 红 7.8-6.8 红-----黄 精氨酸 酚红 7.0 微红 7.0-7.8 微红—红 尿 素 酚红 6.5 黄 6.5-7.4 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angsu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