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坤-志愿是吮不尽甜心糖.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郎坤-志愿是吮不尽甜心糖

郎坤:志愿是吮不尽甜心糖不管是在繁华都市,还是穷乡僻壤,大学生郎坤帮扶农民工子女的行动,六年从未间断,被誉为最执着的志愿者。 临近过年,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研二的学生郎坤像每一个女孩一样,盘算着放寒假的时间,想早点回到秦皇岛。当然不是为了看那些著名的打渔船,而是看妈妈。 “嘻嘻,再不回家我妈该不要我了!去年寒假我在家不到一星期,今年暑假没回家。我妈都说这孩子养野了。” 都在忙什么呢? 郎坤忙着做志愿活动,忙着为贵州孩子募捐文具、旧衣服,寒暑假也抽空在校读书,写写论文。 今年回家,郎坤给妈妈带了一份不错的礼物——第八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的奖牌。 17趟奔波 嘈杂喧闹,鸡飞狗跳。江汉区高家台菜市场楼上,竟然隐藏着一所小学——凌智小学。 这是一所为农民工子女开设的民办小学。在武汉很难找到低廉的场地,学校只好建在菜市场的楼上。一楼是菜市场,十个班的孩子在二楼上课,学校将楼顶改建成操场,孩子们在屋顶操场做操、游戏。 一边是孩子们的琅琅书声,一边是商贩的叫卖吆喝声,此起彼伏……“屋顶小学”在繁华的大武汉一隅坚持多年,也牵动着无数人关注的目光。 简陋的厕所,冻伤的小手,出租屋里伏在床沿写字的孩子,还要尽快写完作业做家务。2005年3月,郎坤看着报纸上的图片,心被触动了,正在大一担任团支部书记的她坐不住了。 联系学校、实地走访、反复交流,一个月的时间,郎坤往凌智小学跑了17趟,本来校长担心他们三分钟热度,图个新鲜或者混个实践经历就回去了,但郎坤却用行动打消了校长的顾虑。终于,双方商定,由郎坤发起组织在屋顶小学建立共青文明岗,进行义务支教。 郎坤面向武汉理工大学招募志愿者,“当时想建立一支20人的团队。”通过网站发帖、学校发传单,郎坤竟然收到了200多人的报名,最后只好面试取舍。 小小振奋了一把——“以个人名誉发起的,一开始还怕得不到信任和支持,只要有合适的机会,大学生是很愿意帮助别人的。” 志愿者团队负责孩子们的“第二课堂”:音乐、舞蹈、美术、书法和英语课程。以前,这些课程要么由屋顶小学的老师兼任,要么干脆不开设。 一个写满听课记录和心得的笔记本,是志愿起步的见证。为了讲好课,郎坤在寝室里对着镜子一遍遍大声演练,打开电脑反复琢磨优秀课程视频。 “我是老师,也是团队负责人,要演什么像什么。”郎坤和志愿者们定期组织集体备课,分享教学经验。 在志愿团队的努力下,多家媒体报道了屋顶小学的境况,学校的设施建设得到了改善。尽管郎坤和志愿者们把运动休闲的时间用在了支教上,但从孩子们的一声声“老师”、一个个满足的眼神中,他们收获了前所未有的快乐和成就感。 义务支教、爱心宣传、募捐筹资、走访结对……大学四年,郎坤几乎将所有的业余时间全部给了农民工子女,先后有170多名志愿者登上“屋顶小学”的讲台,每年会有新老师接过支教接力棒,而郎坤坚持了四年。 四年间,郎坤和志愿团队募集衣物1200余件,学习用品500余件,通过在校MBA募集资金5000元用于资助贫困农民工子女学生。她牵线组织屋顶小学十几名家庭贫困的优秀学生和不同班级结对子,为这些学生解决每年的学费,并通过走访、家教,为孩子们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 2008年,郎坤被授予“武汉青年五四奖章”,是当年唯一获此荣誉的在校学生。 压箱底的苗绣 在郎坤的衣柜里,珍藏着一套花纹绮丽、色彩鲜艳的苗绣。她平时舍不得穿,怕洗褪色。 这件苗绣背后有段故事,发生在郎坤贵州支教的那一年。 2008年本科毕业后,郎坤选择继续支教。 经过选拔,她入选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并担任队长,远赴贵州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龙里县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 第一次走进大山深处的龙里县哪乡谷冰小学,郎坤震惊得说不出话来,“学校用的是1978年建校时配的桌椅,已经30年了,起初是200套,现在凑合能用的只剩下不到60套了,教室里除了读书声就是桌椅的吱扭声。” 郎坤下决心,要为谷冰小学换桌椅。转眼一年的服务期要结束了,她离开龙里的前一天,谷冰小学校长一大早从山里出发,自己驾着车颠簸了4个多小时,为她送来一套当地苗家亲手织布、绣花的民族服饰。龙里人的淳朴与深情深深地打动了郎坤,更坚定了她要为谷冰小学更换桌椅的决心。 一年后,尽管郎坤离开了贵州,回校读研,仍然通过一家慈善网站联系到了资助人,帮助谷冰小学更换了桌椅,还为学校捐赠了一批图书。 类似谷冰小学的例子还有不少,在贵州的日子,郎坤始终忙碌着,向大山深处的穷困者伸出援手。 一次,他们跋涉4个小时到辍学学生家里家访,家徒四壁,墙壁裂缝能钻进人。孩子下地干活了,爸爸因为脚伤,在家照顾智障的妈妈。爸爸的脚伤本是普通外伤引起的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