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中融入人格培养策略.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职语文教学中融入人格培养策略

中职语文教学中融入人格培养策略【摘 要】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融入人格培养,可依托课文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扩大学生的文学作品阅读面,创造宽松教学气氛,优化学生心理环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关键词】中职 语文教学 人格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4C-0112-02 人格是一个人在长期的环境及言行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意志、道德等本质属性。从总体上看,中职学校的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兴趣不浓厚、思想纪律有待改善,这一时期是他们人格发展的最大可塑期。语文课是对学生进行人格培养的主阵地。语文教师给予学生平等的对待,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对其进行健全人格的培养,应是中职语文教学关注的研究课题。本文试从四个方面探讨中职语文教学中融入人格培养的策略。 一、依托课文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 (一)借助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树立人生理想 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的篇目反映仁人志士、先进人物的高尚品质,他们的事迹、精彩的论述折射出人性的光芒,最适合用来对学生进行人格理想教育。例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关爱民生的高尚情怀;李白《行路难》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遭遇困境时对人生理想的不懈追求;《送东阳马生序》里的宋濂勤奋刻苦的求学精神;《岳阳楼记》中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政治抱负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的“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操;苏轼富有人生哲理的警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乐观精神,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流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气节,等等。在教学中,可借助这些内容来帮助学生树立人生理想。教师可因课制宜,因势利导,通过妙语如珠的讲解、循循善诱的启示,将这些教学内容中的人性光芒发掘出来,深入阐述,使学生受到陶冶,让学生感受这些人物伟大的精神力量,从而产生强烈的共鸣,这样往往容易达到人格教育的目的。 (二)对学生进行民俗文化的熏陶 以笔者的教学实践为例。在教学《春夜洛城闻笛》和《凉州词》时就可渗透教学折柳习俗。“杨柳”一词在一定的语境中往往有新的含义和意韵,“柳”谐“留”音,古人在分别的时候,常常折“杨柳”相赠以示留念,故古人在表达离愁别恨的诗文中多用“杨柳”。所以在文字教学中适当地讲述一些民俗文化,对学生正确理解、运用某些词语,扩充知识面,开阔视野将大有裨益。在讲授《满江红》时可顺便穿插喝岳飞茶习俗。湘阴、汩罗地区喝“岳飞茶”(相传当年岳飞带兵来到这一带时因士兵大量生病而研制出的一种汤汁)民俗的由来,有利于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到岳飞爱兵如子、礼待他人的优良品德。在讲述《登高》一诗时可穿插讲述重阳登高习俗。在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授课过程中有意渗透登高习俗及其演变,让学生养成尊老爱幼的美好品德。 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来看,结合法定传统节日,让学生围绕民俗作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可采用多种形式,如调研、采风、参与一些传统节日活动,使相关内容由于亲历而更加扎实。通过调研、采风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对民俗的兴趣和切实感受;亦可参加当地有民俗特色的节庆、仪式、活动等感受某些民俗;还可以通过写作文等予以特别关注。例如,端午节让学生对屈原、伍子胥事迹进行研究;对端午节中的赛龙舟、插艾叶、佩香囊、吃粽子活动的文化内涵进行探究。一个传统节日,从资料查询到实践体验,可以安排一个较长的周期,让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在营造节日氛围的过程中感受特有的民族风情,以多彩的生活激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以健康朴素的民俗文化强化学生知识人格,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能力。 (三)在教材中增加经典诗文 教师可以根据需要整合校本教材,删掉新编中职语文中的部分散文,增加部分包含有民俗文化的经典诗文如《归园田居》《山居秋暝》《鸿门宴》《赤壁之战》《念奴娇·赤壁怀古》《长亭送别》《春江花月夜》《过故人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窦娥冤》《沁园春·长沙》《雷雨》《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等,对学生进行民俗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物质、社会、精神等民俗。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所侧重地把握,以大大拓宽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素养,使学生易于理解课文。中职语文教材及引入有关民俗内容的课文包含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内容,涉及民间神话、民间故事、传说、民间节日、口语等民俗风物,这些都是渗透德育极生动而形象的好材料。教师通过这些内容的具体讲解,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民族传统的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帮助他们认识历代统治阶级的昏庸,腐朽和残暴以及人们前仆后继的反抗和斗争,从而使学生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