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意象角度窥视英汉国俗语义及其翻译.doc

从文化意象角度窥视英汉国俗语义及其翻译.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文化意象角度窥视英汉国俗语义及其翻译

从文化意象角度窥视英汉国俗语义及其翻译【摘要】英汉两种语言的词汇中都蕴含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由于英汉民族客观上存在着地理环境、生活方式、民族心理等的差异,民族文化必然有很多异同之处。作为文化载体的民族语言,其国俗语义必然存在着明显差异,文化意象的客观物象也有所不同。从文化意象的角度分析词汇的国俗语义,有助于译者了解语言的文化内涵,更好地再现原文的面貌。 【关 键 词】国俗语义;文化意象;翻译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3-0122-04 一个民族的地理位置、生活习惯和文化习俗对民族的思维方式有很大的影响,不同民族之间特有的思维方式在语言上的反映往往表现为文化意象的丰富多彩、各具特色。文化意象依赖特定的文化母体而存在,各自的文化为民族语言的文化意象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国俗语义与民族文化紧密相连,是民族文化的再现。至今,文化意象和国俗语义学有不少研究,但尚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探讨的。语言的文化意象与国俗语义密切相关,它们之间存在许多共同之处,也有不少差异。分析语言文化意象及其国俗语义对译者深刻了解原文的文化内涵、准确翻译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从文化意象的角度来探究英汉词汇的国俗语义所存在的异同,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 一、文化意象和国俗语义的内涵及异同 关于意象,庞德(1935)定义“An Image’is that which presents an intellectual and emotional complex in an instant of time. ”[1] (若干思想感情富有张力的综合物)。《现代评论术语词典》界定“意象”:“任何由文学语言所引起的可感效应,任何感人的语言、暗喻和象征,任何形象,都可以被称为意象。”“意象”包含了双重意义:“意”指思想感情的表现;“象”指形象在视觉想象上的投射,感情或思想的复合体“瞬间的呈现”。侯维瑞认为,文化意象由物象和寓意两部分构成,物象是可以感知的具体物体,寓意则是一种抽象的思想或情感。[2] 国俗语义学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德春教授提出的,他认为“国俗语义是语义民族性的一种表现,它客观地反映了使用该语言国家的历史文化和民情风俗,具有民族文化特色。”[3]国俗语义学能更好地表达语言本身的文化内涵。吴友富(1998)认为,“国俗语义是在词汇的概念意义添加历史文化、民情风俗、地理环境等文化色彩的意义。”[4]王德春和王建华在“论双语国俗语义的差异模式”一文中,把不同语言相对应词语的国俗语义差异分为五种类型:1. 国俗语义一语独有;2. 国俗语义截然相反;3. 国俗语义大相径庭;4. 国俗语义部分相同;5. 国俗语义完全不同(吴友富1998:54)。 可见,文化意象和国俗语义既有许多共同之处,又有不少差异,两者都是与语言的“文化”密切相关的“产物”。前者牵涉到作者的思想或情感,有一定的主观因素,而后者反映的是民族文化特色,属于客观因素。 二、英汉词汇文化意象与国俗语义比较 1. 文化意象为一语独有,国俗语义缺失。“阴阳”是汉语特有的词语。中国古代思想家看到一切现象都有正反两方面,就用阴、阳这两个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物质势力,把阴阳交替看作宇宙的根本规律,用阴阳来比附社会现象,引申为上下、君民、夫妻等关系。汉语“阴阳人”和“阴盛阳衰”等,完全找不到与之有对应国俗语义的英语,也不存在该英语词汇意象。“Yuppie(young urban professional)”是特有的英语词汇,指美国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城市中上阶层的青年专业人士。他们一般都受过良好的教育,有雄心,追求金钱和享受,追求时尚。二战后,美国几百万人组建家庭,那段时间人口急剧增长,人们称这一代为“Baby Boomers”。像这类在特殊环境下产生的英语词汇,完全找不到与之对应的汉语词语,也不存在该汉语的词汇意象。 2. 文化意象不同,国俗语义相反。以“蝙蝠”(bat)为例,“蝙蝠”的汉语文化意象在于“蝠”的读音,因为“蝠”与“福”同音,中国人便认为蝙蝠是幸福的代表。传说,蝙蝠活到一千年就会变成白色,朝下倒挂在树干上,如果吃了这种蝙蝠就可以长寿。红蝙蝠更是吉利的象征,因为“红蝠”与“洪福”同音。然而,英语“bat”的文化意象是一种邪恶的动物,往往跟罪恶和黑暗势力相连,其国俗语义与汉语相反,尤其是“vampire bat”(吸血鬼),提起来就令人恐惧。英语有as blind as a bat(有眼无珠,什么都看不见)和crazy as a bat(疯得像只蝙蝠)等短语。 3. 文化意象不同,国俗语义冲突。关于国俗语义冲突,在“凤凰”(phoenix)一词中表现较为明显。古代,中国人即形成了一阴一阳平等对立观念,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