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跨度宽幅移动模架在公路桥梁施工中应用
大跨度宽幅移动模架在公路桥梁施工中应用摘要:移动模架以其不受地基与地形条件限制,机械化作业程度高的特点,在现浇箱梁施工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并不断向大跨径方向发展。通过临潼渭河特大桥60m大跨度宽幅移动模架的应用实例,介绍MSS60/ 2900 型移动模架造桥机的构造、原理,以及利用移动模架原位现浇大跨度预应力砼箱梁的主要施工技术。
关键词:大跨度;宽幅; 移动模架;施工技术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 the Lintong Weihe River Bridge 60m span wide mobile mold instance, introduced MMS60 / 2900 type mobile Overhead Launching Gantry structure, principle, and the use of mobile mold in situ span prestressed concrete box girder construction technology.Key words: large span; wide; moving mod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U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3-0020-02
1、前言
移动模架系统 ( movable scaffolding system 简称MSS)是一种自带模板,可在桥位间自行移位,逐孔完成箱梁现浇施工的大型制梁设备,其相当于提供了一个移动的空中制梁平台,箱梁的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和养护、预应力张拉等作业均在移动模架上完成。移动模架的类型有上承自行式、下承自行式等。而本桥采用的下承自行式MSS60/2900移动模架,在实际浇筑过程中每联第一次浇注长度达72m,箱梁顶面宽度17m,浇筑重量2900吨,无论是浇筑跨度、桥面宽度及最大浇筑吨位在国内实属罕见。
2、工程概况
临潼渭河大桥主桥跨越渭河段上部结构形式为1-2×60m+4-3×60 m+1-2×60 m 等截面连续刚构,采用单箱双室箱梁,箱梁顶面宽17m ,底板宽 11m,箱梁断面分别如图1所示,共16跨,采用1 台MSS60/2900型下承自行式移动模架逐孔原位现浇施工。
3、移动模架构造及主要技术参数
3.1移动模架构造
该移动模架(MSS60/2900)主要由主梁、前后鼻(导)梁、横梁、支撑牛腿、推进平车、液压千斤顶、内外模板、C型梁等部分组成,总长132m,总重约1400T。
移动模架构造图
3.2工作原理
利用在承台顶部设竖向支腿及牛腿横梁托起两侧纵向主梁,主梁上部设置两组横梁,横梁上布置模板,形成浇筑平台,实现梁体原位浇筑,即合模浇筑。浇筑完成后向下落模,利用两组横梁、底侧模分开横移和主纵梁一起前移过孔,实现支架整体前移,即开模走行,进行过孔及下一孔作业。
3.3移动模架主要技术参数
4.2移动模架的预压
根据铁路行业规定客运专线或高速铁路施工中,模架压载一般按1倍的设计荷载预压,考虑到涨模可压1.05倍设计荷载,《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并没规定,压或不压均可,但在施工中必须对第一、二跨进行监控,根据监控数值调整预拱度。本桥施工中为确保箱梁现浇施工安全, 按1.05设计荷载进行压载。
4.2.1预压试验目的
检验移动模架的承载能力和挠度值,验证移动模架主梁框架及其附属结构的弹性变形, 消除其非弹性变形,并通过试验规律来指导移动模架施工中的预拱度设置。
4.2.1预压过程
通过模拟该孔箱梁的现浇过程,进行实际加载,以验证并得出其承载能力。中横梁、端横梁及翼板处采用砂袋模拟压重, 其余部位采用将箱梁模板两端封堵处理后加水的方法进行分级加载,堆载过程遵循左右对称逐级加载的原则,加载总荷载采用设计推荐的105%施工荷载,第一跨箱梁设计混凝土1105.6m3,计算自重约2874.6t,内模重约110t,预压荷载控制在3134t。
4.3、模架变形观测及预拱度设置
为正确反映移动模架随荷载的变化,在移动模架每道横梁底设置一个测量断面,同一横断面布置3个点,分布在箱梁左、中、右侧 ,共设63个点。加载时采用 0→20% →60%→80%→100%→105%,每一分级加载完成后, 都有一定的静置时间,并进行观测; 加载到设计荷载的1.05 倍后, 对模架各观测点进行持续观测。若连续观测1 天, 各点的变化值基本都在2 mm以内,可以判断变形基本稳定,开始卸除外加荷载。卸载按与加载过程相反的分级方式进行: 105%→100%→80%→60% →20% →0。每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