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起大落罗开富重走长征路
大起大落罗开富重走长征路
一个个数字,成了他一生的深刻印记:在368天里,掐着当年长征的时间徒步走完中央红军长征原路全程――25000余里。在沿途11个省区的2800多位向导、陪同和240多位医生的支持下,每天行走70多里,全天只休息三四个小时……身高一米七六,长征出发时体重74公斤,长征途中一度降到了49公斤。以自己的生命与毅力,完成了我国新闻史上一个惊人的创举!
他,就是当年用生命丈量长征路的著名记者罗开富。
用双脚一步一步“丈量”红军走过的路程
1984年10月16日傍晚,江西于都。50年前红军出发的同一时刻,42岁的罗开富开始了徒步采访的第一步。一年后的1985年10月19日,罗开富历尽千辛万苦到达陕西吴起镇。而在50年前的同一天,红一方面军也是在这里结束了长征。罗开富不仅是在长征的开始和结束重复了历史上的今天,而且在这368天的长征过程中,每天都按照50年前红军的足迹,重复着当年的历史。
而今,提起罗开富,人们就想起了他走长征路的事。他的名字与“徒步重走长征路”这一新闻事件的确难以分开。早在1982年9月《经济日报》筹备创刊时,报社在社内征求一些创意,当时罗开富就提出了重走长征路。“主要的想法有3个:一是我当时在云南记者站,但过去是个军人,自1964年从事新闻工作后,采访中接触了很多老红军,长征精神深深打动了我;二是发现老红军惦念着沿途曾经舍生忘死支持和帮助过红军的人民群众,希望有人到他们曾经去过的深山老林,向乡亲们问个好;三是《经济日报》要创刊了,记者总不能老坐在家里写新闻,《经济日报》也不能光关注城市和发达地区经济,也要关注边远地区经济的发展。”由于多种原因,报社当时虽然采纳了罗开富的创意,但没有作出最后决定。
1984年6月1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在接见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哈里森“中国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新长征,人们依然可以从中国红军的长征中汲取勇气、力量和智慧。”这时,罗开富再一次打报告给社领导,要求重走长征路。当时新任《经济日报》总编辑的安岗,立即批准了罗开富的申请。
在罗开富出发之前,报社领导给他规定了“六个必须”,其中包括,全程每一米都必须是徒步;必须按当年红军长征的同一时间行进,同一天到达终点;必须得走原路,即使有了公路。每一公里都必须有向导或当地人签名作证。他每天至少要写一篇见报稿,雷打不动。
罗开富是继红军之后,第一个完全按原路、原起止时间重走长征路的人。重走长征路的过程中,罗开富像当年红军那样,平均每天要步行70多里,和红军不同的是,罗开富晚上还要写稿子。在重走长征路的途中,他一共在《经济日报》上发表了300多篇新闻稿,一篇篇报道,在老红军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印象最深的是路不好走。即使到今天,红军长征走的原路还有三分之一不通公路,淹没在深山老林或挂在悬崖上。一路上,我采访了1200多人,采访笔记有12本,拍摄了上千张照片。”
在罗开富长征途中留下的工作照中,记者发现他的采访总是在边走边聊中进行的。为了每天赶上当年红军的步伐,罗开富总是来去匆匆,然而,在湖南郴州市汝城县的沙洲村,一位老大娘的故事却深深地触动了罗开富。这位老人叫徐解秀,她说罗开富是“老红军”,罗开富告诉大娘:“我不是红军,是记者。”“那你回到北京,能不能见到那些老红军?”大娘诚恳地问。“能见到!”“那你问问,我丈夫为什么到现在还不回来?那3个红军姑娘说话怎么也不算数,不来看我?”
原来,在1934年11月6日晚上,有3位红军女战士经过这里,就住在徐解秀家。第二天,3个姑娘临走的时候,把带来的被子剪了一半给了徐解秀。她很感激,把家里半罐米装进了她们的袋子里。从村里到山边走的是高低不平的田间土路,天快黑了,徐解秀把她们送到山脚下,又不放心,便让丈夫朱兰芳把她们送过山再回来。分手时,3位姑娘说:“大嫂,不好意思,今天只给了你半条被子,等共产党胜利之后,我们会给你送一条被子来。”徐解秀说:“那你们说话要算话,一定要来看我。”可谁知,3位姑娘一走就是50年,而且丈夫也没有再回来。村里老人讲,因为这半条被子,徐解秀当年被逼着跪在祠堂里让敌人打了半天。当天晚上,罗开富翻过山,到了里田乡就写了一篇文章《3位红军姑娘在哪里》发往北京。7天之后,在《经济日报》的头版,刊出蔡畅、邓颖超、康克清等15位当年的女红军战士发表的谈话,开头写道:“悠悠五十载,沧海变桑田,我们也想念那些大爷、大娘、大哥、大嫂们,请罗开富同志在沿途向乡亲们问个好,我们一定想办法找到徐解秀老人要找的3位红军姑娘和她的丈夫。”可是,一直都没有结果。
7年后,当时已经担任《经济日报》副总编辑的罗开富带着一条棉被赶到湖南郴州的那个小山村时,却得知徐解秀老人在3天前去世了。老人的孙子朱和荣对罗开富说:“奶奶一天到晚等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金属工艺学 全套课件.ppt VIP
- 外研版(三起)(2024)三年级下册英语Unit 4《What’s your hobby?》第1课时教案 .pdf VIP
- Unit 4 What's your hobby 第三课时教案 2024-2025学年度 外研版英语三年级下册.docx VIP
- 老年患者麻醉管理专家共识.pptx
- 景区运营管理合作协议.doc VIP
- HGT21629-2021管架标准图图集标准.docx VIP
- 保健食品要掌握的全部基本知识【58页】.pptx VIP
- MDCG 2020-7 上市后临床随访 (PMCF) 计划模板中文版.docx VIP
- 基坑土方回填施工策划方案.doc VIP
- 半导体材料课件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