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多才多艺的王伯英老师-北京101中学.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多才多艺的王伯英老师-北京101中学

多才多艺的王伯英老师 1957届高三1班 李石生 王伯英老师是我们的体育老师,他体育课教得好,所以我们都喜欢上体育课,喜欢体育锻炼,为我们能健康地为祖国工作五十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此,我们铭记在心。 王老师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一个方面,就是他的多才多艺。他在文学,戏剧,音乐等方面的才能使我钦佩,可以说,他是我们全校学生课外文艺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总辅导员。 上世纪50年代的校教工篮球队右一为王伯英老师 有几件事我记忆犹新: 记得是在1954年,101中组建了自己的第一支管乐队(那时叫军乐队),是由王伯英老师亲手操办的.当时一次性购买了几十件管乐器(木管有长笛,短笛,单簧管,双簧管;铜管有小号,短号,上中音号,中音号,长号,贝司;打击乐器有大鼓,小鼓等)由于王老师对一支管乐队应有的结构和编制很了解,所以这支乐队虽然规摸不算很大,但它的整体结构,各声部的匹配是非常合理和规范的。有了乐器就立即招收一批学生来学习排练(我当时选学的是长笛),经过不长时间的学习和排练,乐队已经能够吹奏几首简单的进行曲,而且还能拉出去参加”五一”,”十一”天安门的大游行,在当时北京市的中学中有这样一支乐队的,并不多见。当我们在游行队伍中奏起雄壮的进行曲时,引得许多人驻足观看,后面的队伍和着进行曲的节拍,迈着整齐的步伐走向天安门,我们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1956年国庆节校军乐队在颐和园演出 这里还有个小故事:乐队在日常的训练中,除安排整体的以进行曲为主的排练外,也曾安排一些小型的重奏曲目的排练.记得我曾参加过一个三重奏(长笛,单簧管,还有另外一件乐器),排练的曲目是《杜鹃圆舞曲》。当我们刚学会,还不太熟练时,王老师就安排我们去表演。那是有一天的下午课外活动时间,我校原教导主任江山野老师刚从苏联参观考察回来,王老师让我们单独向他作汇报表演。当时礼堂没有别人,我们在台上演奏,江老师和几位陪同的老师在台下听。当我们演奏完了,迫不及待地想听他的评论时,江老师却既不说好,也不说不好,而是说他看到的苏联中学生音乐素质如何高,乐器演奏地如何好等。我听着,这明摆着是说我们演奏的不好,老师不能打击我们的积极性。当时就觉得不仅自己丢了面子,也给王老师丢了面子,暗下决心,以后一定要好好练,不辜负王老师的期望。 1955—56学年我们上高二年级,我曾担任校学生会群众文化部部长,就更是在王伯英老师的直接指导和帮助下开展工作了。无论是日常的各学生文艺社团的活动,还是一年一度的全校文艺汇演等重大活动,都是由王老师和其他有关老师的策划、组织和具体辅导下进行的。作为一个学生干部,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比如周末看电影,我们要到市影片公司去租片子来放。[记得我还到郭汉英(编者注:郭沫若之子)家借过一部记录片来放],那时学校没有大的(35毫米)放映机,只有小(16毫米)放映机,要看大片子就得排着队,到西苑中直(机关)露天礼堂去看。像前苏联的《幸福生活》,《忠实的朋友》,《攻克柏林》,印度的《流浪者》等都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片中的一些插曲会很快在同学中传唱。到中直礼堂还看过其它演出,像裘盛荣的《姚期》等。再如不定期的举行周末音乐欣赏,也是由王老师和音乐老师精心选择欣赏曲目并作讲解。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欣赏柴柯夫斯基的《一八一二序曲》,以前我对交响乐本不甚了了,也不太感兴趣,通过欣赏这部曲子,我才开始对交响乐有所认识,随着音乐的展开,当年俄法之间那场战争的场面会一幕幕在你面前闪现:拿破仑军队的铁蹄,俄罗斯人民的苦难,两国军队的血腥撕杀,最终,俄罗斯人民胜利了,教堂的钟声、礼炮声、欢呼声响成一片,汇成欢乐的海洋….音乐的语言真的很奇妙,它的确是可以震撼人心的。记得还欣赏过威尔第的歌剧《阿伊达》,其中的《凯旋进行曲》还被选作出校旗时的伴奏音乐。那时,每次举行全校性的集会都要出校旗,这首曲子,旋律优美,节奏鲜明,气势辉煌,音乐一起,就使人感到振奋,同时也有一种新鲜感,这说明,作出这样的决择,一定是对古典音乐很熟悉的。 此外,我还记得,我们上初三时,王老师曾给我们班导演过话剧《桃子熟了》,并参加了校文艺汇演。该剧说的是一群少先队员帮助军属老大爷种桃树的故事,施光南在他的回忆文章中也提到此事,他对此事印象深刻。 王老师还导演过童话音乐剧《野鸡先生》,并参加了区中学生文艺会演; 王老师还为教师合唱团排练过《黄河大合唱》.等等…… 总之,王伯英老师在文学,戏剧,音乐等方面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使他在组织、辅导学生的各项文艺活动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所以,在我的心目中,王老师就是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榜样,是我学习的楷模。无论在求学期间,还是在后来的工作中,我一直学着王老师的样子,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培养锻炼多方面的能力,使我在不同的工作,不同的岗位,都能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