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1.2《劝学》教案-鲁人教版必修1.docVIP

高中语文-1.2《劝学》教案-鲁人教版必修1.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1.2《劝学》教案-鲁人教版必修1

劝学 一、积累应用 1.下列加点词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①虽有槁暴(晒) ②车柔·以为轮(使……弯曲) ③吾尝跂而望矣(抬起脚尖) ④而致千里(送别) ⑤君子生非异也(天资,禀性) ⑥非利足也(走路) ⑦筋骨之强(强壮) ⑧而绝江河(隔断) ⑨声非加疾也(这里指声音洪大) A.①②⑤⑥⑦⑨    B.①②③④⑦⑨ C.①④⑤⑦⑧⑨ D.①③⑤⑥⑧⑨ 【解析】 ③踮起脚后跟;④达到;⑧横渡。 【答案】 A 2.指出下列句子加点词的用法。 备选答案:A.数词表示名量。 B.数词表示动量。 C.形容词,专一。 (1)骐骥一跃(  ) (2)不能十步(  ) (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 (4)蟹六跪而二螯(  ) 【答案】 (1)B (2)A (3)C (4)A 3.对下面句子的理解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例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A.比喻学习不可以脱离基础 B.比喻学习可以使人获得真知 C.比喻学习不可以半途而废 D.比喻学习可以使后人超越前人 【解析】 注意比喻义。 【答案】 D 4.根据课文内容默写。 (1)登高而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闻者彰。 (2)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金石可镂。 【答案】 略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5.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字所表示的关系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尝跂而望矣     而:连词,表修饰关系 B.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而:连词,表承接关系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而:连词,表转折关系 D.蟹六跪而二螯 而:连词,表并列关系 【解析】 B项表因果。 【答案】 B 6.下面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几句,在比较中说明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B.“登高而招……而绝江河”几句连续设喻,说明借助外物的帮助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说明君子之所以能超越常人 ,不在于先天素质,而在于后天的学习。 D.“君子生非异也”的观点,是对孔子“上智下愚”观点的批判,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解析】 D.是提出一个针锋相对的观点,并没有进行具体的批判。 【答案】 D 7.概括本段文字的主要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论述了学习要善于借助外物的重要性。 三、课外延伸 (一)下面3节文字均选自荀子《劝学》,读后完成8~12题。 甲文: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①,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牍②。 乙文: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③之根为芷,其渐之滫④,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降邪而近中正也。 丙文: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注】 ①端而言,蠕而动:端,微言。蠕,微动。意思是说极细微的言行。②禽牍:小的禽兽。古人相见,常拿小禽兽作为礼物。③兰槐:一种香料。④滫(xiǔ):污水。 8.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形乎动静 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渐之滫 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游必就士 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888118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