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引导学生写出立意深刻文章
引导学生写出立意深刻文章内容摘要:“千古文章意为高”,“意”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是决定文章成败的关键,立意贵在深刻。实际上,要真正做到立意深刻,要善于在行文中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本质;要善于面上的广泛联系,横向拓展;还要善于点上洞幽烛微,纵深挖掘;要善于推陈出新,朴中见色。本文就指导学生写出立意深刻为目的,从佳作分析开始,然后结合实际,让学生实践。
关键词:写作 立意 例文分析
【佳作引领】:
有所畏惧
郭庆晨
在对待“畏惧”的问题上,一直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无所畏惧”,一种是“有所畏惧”。年轻的时候,听到的多是对无所畏惧的推崇,加之年轻气盛,便总有一种大无畏的劲头。待过了知天命之年,身上的锐气消减,有些事就不免畏首畏尾、怕这怕那。经历了这两种说法的打架,心里常常会困惑:是无所畏惧对,还是有所畏惧对?琢磨的结果是:人当有所畏惧。
自古以来,圣人们就明白这样的道理:人生在世,就需有所敬畏。也就是说,要秉持一些基本的原则和操守,知道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孔子就曾说过:“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荀子则认为:“君子大心则敬天而道,小心则畏义而节”;“小人则不然,大心则慢而暴,小心则淫而倾。”他们不但指明了敬畏的对象,而且把有无敬畏精神视为“君子”和“小人”的分界线。由此可见,有所敬畏对于人们在世上安身立命的重要程度。
有所畏惧能够使人严于律己、谨慎为官、堂堂做人。东汉杨震升任东莱太守,上任途中经过昌邑。昌邑县令王密是杨震荐举的官员。闻知恩公到来,王密带十斤黄金于夜晚前往馆驿拜访杨震。杨震不受。王密以为他故作客气,说:“夜幕无知者。”杨震来气了,反驳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说无知?”从此,“四知”便传为佳话,流传至今。
南宋高宗时的进士王十朋,在46岁那年才中举当官。他把自己的书斋命名为“不欺室”,并将《书不欺室》诗作为座右铭。诗曰:“室明室暗两何疑,方寸长存不可欺。勿谓天高鬼神远,要须先畏自家知。”正因为他“畏鬼神”、“畏自家”,为官十几年,倾心尽力为百姓造福,被当地百姓视为清官、好官、为民之官而念念不忘。
无所畏惧者往往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因有恃无恐而栽跟头,而且会栽得很惨。这其中,《三国演义》中几个人物的命运就很典型。比如何进。东汉末年,汉灵帝驾崩,大将军何进贵为国舅,又是辅政大臣,可谓权倾天下。这时,有人提醒他宦官张让、段珪等人(即“十常侍”)要谋反。可何进并不以为然,说:“吾掌天下之权,十常侍敢待如何?”?结果怎么样?时间不长,何进就身首异处了。杀他的人正是十常侍。这是恃权而无恐。
吕布自恃勇武过人,一般人都不放在眼里。他所仰仗者,一是赤兔宝马,一是方天画戟。所以他动不动就会说:“吾有画戟、赤兔马,有何惧哉!”可是,在白门楼,他的赤兔马和方天画戟相继被不满于他的部下偷走,降了曹操,他本人也因为失去了坐骑和武器而被捕,成了曹操的阶下囚,最后被缢死。这是恃器而无恐。
还有那个“死读兵书”的马谡,把兵书上的“凭高视下,势如破竹”奉为教条,盲目以为只要将兵马“置之死地”,就自然可以“而后生”了。结果,他虽将兵马“直至绝地”,却没能“后生”,而是落得个几乎全军覆没。街亭一失,不但暴露出自己“教条军事家”的面目,也损害了诸葛亮“善于用人”的美名。这是恃书而无恐。
经验证明,与无所畏惧、有恃无恐相伴的,往往是失败;相反,倒是有所敬畏、自知自律常常与成功为伍。这是因为,无所敬畏的人不懂得人并不能主宰一切,需要敬重“神灵”、敬重自然、敬重百姓的道理。既然违背了客观规律,所谓的“无所畏惧”也就只能是盲目的“无畏”,顶多也就是蛮勇罢了。这跟真正意义上的“大无畏精神”实在是相去甚远,不能同日而语。
《有所畏惧》是一篇见解独特、视野广阔、立意深刻高远的议论佳作,仔细咀嚼,以下几点值得借鉴:
一.广泛联系见深意
古往今来,大无畏的精神历来为正人君子、仁人志士所推崇,而“畏惧”则是懦弱、胆小鬼的代名词。本文毫不讳言于此,而是两相比较,旗帜鲜明地提出“人当有所畏惧”的观点,可谓推陈出新,另辟蹊径,令人耳目一新。紧接着,作者将有所畏惧同古之圣人、同安身立命结合起来,表现出更深层的人生思考;并自然地联系到“有所畏惧能够使人严于律己、谨慎为官、堂堂做人”的为人为官之道。并警醒为官者要为清官、好官、为民之官,其深刻的现实意义可见一斑。当然,作者并未止于此,而是由此提升到敬畏自然、敬重百姓,敬重客观规律的高度,足见其立意之高深,见解之深刻。
二.旁征博引显厚重
作者有着深厚的古文功底和广阔的阅读视野,论述道理旁征博引,信手拈来:孔子的君子三畏、荀子的君子小人的分野、杨震的四知佳话、王十朋《书不欺室》诗座右铭,还有那《三国演义》中的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