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弥漫性轴索损伤14例临床观察.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弥漫性轴索损伤14例临床观察

弥漫性轴索损伤14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治,分析总结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治疗特点。方法:对近四年间14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受伤方式,临床表现、影像学及治疗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死亡8例,植物生存1例,重残3例,轻残1例,恢复良好1例。结论:弥漫性轴索性损伤具有意识障碍严重,诊断和治疗困难,预后差,其致残率、植物生存发生率及死亡率极高等特点,应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采用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其预后与DAI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关键词:轴索损伤;弥漫性;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6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5-0183-02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 jury DAI)是外伤直接引起的脑白质广泛性损伤,是一种原发性脑损伤,也是闭合性颅脑损伤的严重类型之一。以其较高死亡率和致残率而引起临床工作的广泛关注,已成为目前神经外科研究的热点之一。既往依赖病理学诊断,充分认识DAI的发展机制、临床表现及影响学特点有助于提高诊治水平。现对我院近四年间收治的14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有关文献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男8例,女6例,年龄23-74岁,平均41岁。致伤原因依次为交通事故10例、坠落3例、打击伤1例。 1.2 CT、MRI表现大脑半球皮层髓质交界处小出血灶11例(直径﹤2cm),脑干出血灶9例(直径﹤0.5cm)胼胝体出血7例,弥漫性脑肿胀11例,脑池及蛛网膜下腔出血7例,脑室出血6例,单一病灶损伤2例,多处病灶损伤8例,未见异常3例。 1.3 主要临床表现 1.3.1 意识情况:入院时意识障碍均超过6小时,呈持续性昏迷1例,最短18小时。 1.3.2 瞳孔表现:本组8例入院时表现为一侧或双侧瞳孔扩大固定,光反射消失,或同向凝视。 1.3.3gCS评分12例GCS评分3-5分,2例6-8分。 1.4 治疗情况:本组9例采用非手术疗法:主要是降低颅内压,维持呼吸及循环功能。采用脱水、激素、解痉扩血管、冬眠低温等治疗,12例患者入院后行器官切开,全部病人均给予吸氧、脱水、降颅压、激素,预防脑继发性损害及预防感染等对症治疗,72小时后不能进食给予鼻饲饮食,尽早使用改善脑组织代谢及促进苏醒药物,生命体征平稳者争取尽早使用高压氧治疗。余5例于诊治观察中出现瞳孔散大,或复查CT扫描发现迟发性血肿形成、中线移位而中转手术: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 2 结果 伤后六个月评定疗效,本组死亡8例,植物生存1例,重残3例,轻残1例,恢复良好1例。 3 讨论 颅脑外伤所造成的脑组织大体病理形态差异很大,但显微镜下的病理形态学检查都存在共同特征-轴索损伤。1956年,Strich首先提出了大脑白质弥漫性变性的概念。直至八十年代才正式命名为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 jury,DAI)并被国际学术界认为。研究发现轴索损伤程度与颅脑伤伤情有关,伤情越重轴索损伤严重,其预后越差,病人的残死率越高。目前认为弥漫性轴索损伤可能是导致颅脑伤病人伤后植物生存或严重神经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 3.1 受伤机制: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是头部遭受加速性旋转外力作用时,因剪应力而造成的以脑内神经轴索肿胀断裂为主要特征的损伤。在外力作用下常发生旋转性加速性损伤,由于颅骨、脑膜、脑组织的灰质及白质和脑脊液的质量不同,彼此运动速度不均匀等,使各种组织相对移位,产生剪应力,从而撕裂神经细胞轴突、甚至小血管造成损伤。Adams 等发现DAI中车祸占69%,本组交通事故9例约占64%,坠落伤4例约占28%。 3.2 病理特征: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病理特征是伤后早期数小时至数天出现轴索肿胀和轴索回缩球。轴索回缩球是轴浆返流肿胀扩张所致,通常在伤后6小时开始形成。最近有日本学研究发现,颅脑伤后1小时内,在电镜下检测到轴索损伤;故提出弥漫性轴索损伤属于原发伤,伤后即可就存在。颅脑伤后晚期(数周、数月)轴索出现沃勒变性和微胶质星状形成、脑白质萎缩、脑室扩大形成脑积水。颅脑伤病人弥漫性轴索损伤最常见的部位是胼胝体、脑干背外侧、大脑皮质下白质和大脑上下脚。 3.3 临床诊断:弥漫性轴索损伤在临床上没有直接的诊断方法,只有组织学才能确诊,目前人们对DAI的认识及先进检查的手段的应用,如:CT扫描、MRI检查和脑干诱发电位(BAER)等,可以做出临床诊断,其要点如下:①头部有加速性损伤史,多见于交通事故,②伤后立即昏迷、躁动不安,持续时间长(一般>6h),极少数有中间清醒期;③颅内压正常但临床状态差,无明确定位神经系统体征;④CT扫描和MRI证实大脑皮质和髓质交界处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