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之一
本学期总第11课时 本单元第1课时 授课时间9月19日
?????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 2.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理解诗词的大意及重点词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3.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经过对比学习,体会出两首诗词都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但思乡的缘由、表达的方式、语言特点是不同的。 课前互动: 播放《思乡曲》,师生合作背诵思乡的诗词。教学过程: 一、相机导入,揭示课题。 师:思乡是一种平凡而又高尚的情怀,她像血液一样,流淌在我们民族的历史中。由古至今,从未间断。今天我们再来读三首思乡的诗词。我们先来学习前两首诗。 (板书课题“古诗词三首”,诗词题目“泊船瓜洲”“秋思”。) 二、检查朗读,读通古诗。 (重点强调“间”“重”等多音字,并以此渗透联系上下文,分析字意,确定多音字读音的学习方法。) 三、借助注释和课外搜集的资料自读疏通诗歌大意。 1.学生运用积累的学习方法,自读古诗。画出不懂的问题。 2.同学交流,解决不懂的字词。 3.老师质疑检测:“你从诗句中读懂了作者身在何处呢?”引出两首诗的写作背景,感知古诗大意。 四、朗读品味两首诗,体会诗情,感悟诗境。对比两首诗的异同。 1.小结过渡。 2.引导品读《泊船瓜洲》。 (1)自读批注,读解语境。 透过诗中哪些词语,你能体会到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可以在书上圈一圈、画一画,还可以写写简单的批注。 (2)交流感悟,相机指导朗读。 重点预设“一水间”“只隔”“绿”“又”“何时”“还”。 (3)还原诗境,感情朗读。 (4)角色替换,自由吟咏。背诵诗文。 3.自读体会《秋思》。 (1)小结过渡:在奉诏进京的途中,是融融的春风,家乡的春景勾起了诗人无限的乡愁,那引发了客居洛阳的张籍乡愁的又是什么呢?思乡的王安石,久久地站在瓜洲古渡,江水边,明月下,想着自己的家乡,发出了感慨:“明月何时照我还。”那思乡的张籍又做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自读诗文,深入体会。 (2)自由朗读体会。 (3)交流汇报,扣住“见秋风”“意万重”深化对诗文的感受。相机指导朗读。 五、对比梳理,整体朗读。 1.总结:两位不同朝代、不同身份的作者因为不同的原因离开了家乡,在不同的环境中又因为不同的缘由触动他们共同的情感——这就是思乡。 2.朗诵两首诗词。 营造情境,引读朗诵,体会情感,表达感情。 作业设计(课件出示): 1.背诵、默写两首思乡的诗词。 2.积累摘抄课外的思乡的诗词。 板书设计: 古诗词三首 泊船瓜洲 奉诏进京 春意浓 追问 明月何时还 秋思 客居洛阳 见秋风 寄写家书 意万重
本学期总第12课时 本单元第2课时 授课时间9月20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背诵前两首古诗。
2、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理解诗词的大意及重点词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3、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背诵、默写两首古诗。 二、对比学习《长相思》。 三、总结三首诗词,整理对比学习本课的思乡诗词。独立或合作学习收集到的诗词,完成下面表格中的空格。(整理表格如下) 题目 作者 背景 思乡缘由 作者表现表达特点 泊船瓜洲 王安石 奉诏入京 春意浓 追问明月 借景抒情 直抒胸臆 秋思 张籍 客居洛阳 见秋风寄写家书 叙事抒情 含蓄感人 长相思 纳兰性德征旅途中 遇风雪辗转难眠 写景叙事 倾诉心声 四、根据上面的表格,小组合作写小论文。 提示: 竖行分析表格,可以提出:“比较《×××》和《×××》两首思乡诗(词)的异同”“古代人离开家乡的原因略谈”“触动古人的思乡愁绪的意象有哪些”等题目写小论文。横行分析表格可以提出“《××》的赏析”论文题目。
? 五、板书设计: 表格内容(略)
《梅花魂》教学设计之一
本学期总第13课时 本单元第3课时 授课时间9月21日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魂、幽”等12个生字,会写“魂、缕”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飘泊、玷污”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能从句子中感受外祖父的思乡之情。
3、从课文中感受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思想感情,领悟梅花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
教学重点、难点:
从课文中感受外祖父对祖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