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台湾的喇叭弦看乐器的quot;延伸适应quot;.pdfVIP

从台湾的喇叭弦看乐器的quot;延伸适应quot;.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HUANGZHONG(Journal ofWuhanConservatoryofMusic,China) 蔡振家 从台湾的喇叭弦看乐器的“延伸适应 摘 要:台湾特有的乐器“喇叭弦”是胡琴家族的新成员,它有许多组件直接取材白留声机,包括它 的喇叭头。喇叭弦诞生于日治时期,该乐器的发明与禁止汉人传统音乐的政策有关。其后续的发展则与 音色特质有关。本文希望藉由喇叭弦的历史与声学研究,说明“延伸适应”这个生物学观念在乐器学中 的应用。 关键词:喇叭弦;适应;区位;演化生物学;音色 中图分类号:J611 文献标识码:A 一、前 言 功能、形制、乐器与演奏的关系。在西方,乐器学作为一门正式的学科,始于十九世纪欧美的一些大规模乐器 cul- 收藏与展示,因此,该学科具有浓厚的博物馆学与人类学传统,侧重于乐器分类法与物质文化(material ture)的观点,以便处理来自世界各地、文化殊异的乐器。在中国,由于近半世纪以来丰富的乐器考古发现,中 国乐器学结合了文献考据与乐器测音等方法,深具历史学与制造工艺的传统。有关乐器研究的方法与议题 相当多元,研究者可以依照研究对象的特性而有所取舍,甚至能够从特定的乐器人手,开发出新的研究议题。 本文所要探讨的乐器,是一种台湾特有的胡琴:喇叭弦。这个乐器最早出现于台湾被日本统治的“日治 时期”,该乐器的发明与20世纪录音科技、唱片工业的兴起有关,但其后续发展却又与现代性(modernity)脱 钩,而以特殊的音色在台湾民间音乐中占有一席之地。藉由喇叭弦,笔者将强调“延伸适应”(exaptation)这个 演化生物学(evolutionarybiology)的观念在乐器学中的应用。广义而言,“演化”就是“随着时间变化”,成功 解释生物演化的达尔文主义(Darwinism),也被许多学者拿来解释文化的演化(culturalevolution)。本文尝试 将乐器类比为人类的宠物或花卉,探讨其功能随着社会脉络而变化的现象。 二、喇叭弦的形制与起源 喇叭弦又叫作喇叭琴,闽南语称为铁弦仔、鼓吹弦,客语称为叭哈弦。从喇叭弦的形制来看,此乐器可以 视为留声机的一种变形,因为它有许多组件直接取材自留声机。喇叭弦的制作,是在一根圆柱型金属管的顶 端套上留声机的喇叭头(放送头),在圆柱管的底部套上留声机的P形弯管,此弯管之末端为留声机唱头的云 母圆片,上面放置琴马,平行于圆柱管的弦为金属弦,用马尾弓拉奏(图1)。喇叭弦的发声特点,是将弦的振 动传到云母片上面,藉由这片小小的振动板发射声波,除了直接从云母片前方发射声波之外,声波的主要能 量是从云母片后方进入P形弯管、圆柱管,从喇叭口传出。由于云母片不易取得,乐器制造者也可以用玻璃 纤维或塑料片代替之。除了这片振动板与马尾弓之外,喇叭弦通体皆为金属所制,材质可以是铝、铁、铜 收稿日期:2008—06—10 130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等‘1m。 图1l喇叭弦的形制(蔡振家绘制)。圆柱管的长度约为45公分。圆形云母片(位于背面)的半径约为2公分。 关于喇叭弦的起源,至今尚无定论,一个广为人知的说法是:喇叭弦为日治时期“禁鼓乐”政策所带来的 副产品。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之后,日本在台湾实施一连串使殖民地人民“皇困臣民化”的措施,以加强日本 精神涵养、去除汉人色彩,其中禁鼓乐政策是禁止台湾传统音乐戏剧的演出,在无法使用传统乐器的情形下, 以金属所制的喇叭弦便因应而生。上述说法的主要来源是民间乐师陈冠华(1912—2002,原名陈水柳),根据 他在受访时的叙述,喇叭弦是由陈冠华、苏桐、陈秋霖一起研发的,最主要的创意来自陈冠华心]。曾经受教于 陈冠华的歌仔戏演员廖琼枝,在受访时也极力证实喇叭弦为陈冠华所发明口]。 无论喇叭弦是否由陈冠华等人所创制,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在胡琴上安装喇叭头,究竟是一项凭空 得到的灵感?还是仿效自其它类似的乐器?对此,林江山提出了一个有趣的猜测:十九世纪末出现于欧洲的 Stroh violin,恐怕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