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炎培是怎样教育子女的.doc
黄炎培是怎样教育子女的
赵忠心
黄炎培(1878~1965年)是我国现代著名政治家、教育家,清末举人。辛亥革命后任江苏省教育司司长、江苏省教育会副会长、江苏省议会议员。1917年赴美国考察后在上海创立中华职业教育社,任理事长。建国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民主建国会主任委员等职。
辛亥革命以前,黄炎培先生历任川沙县视学、劝学所总董等职。曾亲手创办并主持上海县广明小学、师范传习所、浦东中学等新式教育机构,同时在爱国学社、城东女学、丽泽书院等教育团体、学校中授课。由于他主要从事普通中小学的教育工作,对于家庭教育也十分关注。
主张创设文明的家庭环境
黄先生是教育家,深知环境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因此,他十分重视家庭生活环境的建设。1909年2月,他就在《(教育杂志》发表了一篇名为《理想的家庭》的文章,大力提倡“改良家庭”,建设理想的家庭。
黄先生的家庭环境建设内容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两个方面。
在物质环境方面,他不仅对家庭的设施和卫生提出了建议,还对衣食住行有明确要求。主张“居宅朴雅而整洁”、“食品不必丰必洁”、“衣服朴雅而整洁,即有陈旧,无绽裂,即勿置华服,必备礼服”“出门非有急事,非远道,非携重物,勿乘车。”
在精神环境的建设方面,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他主张家长要有自立精神,“家产宁无有,有则自置,非传自祖父”“男子必毕业中学,女子必毕业小学。”
家庭要有文化氛围,“入其门,有歌声、琴声、书声,无诟谇、叱咤声、喧笑声、博具声”,“起卧食息,必有定时。子女洒扫有定职,常日以外,必定时为大扫除。家庭生活要量入为出,加强计划性。“量入以为用,一年之终,预算明年度之出入。一年之始,决算昔年度之出入。苟四分其所出,则衣食住占其一,教育占其一,卫生与游历占其一,而储备金占其一。”
黄先生所提倡的自力更生、文化氛围、讲究卫生、生活要节俭,不要迷信、生活要有秩序、量入为出,生活消费要有计划等主张,虽然是在九十年前提出的,现在人们的家庭生活与过去已有很大的不同,但对今天的家庭建设,仍旧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创造、利用教育情景教育孩子
教育孩子,需要借助日常生活中的机会。教育机会是可遇不可求的,遇到了就要抓住。但教育的情景是可以人为地创设的。黄炎培先生在教育他的子女时,就曾经特意创造并巧妙运用非常有新意、经典性的“教育情景”。
孩子们在黄先生夫妇的培养教育下,发展得还不错,能努力学习,也知道孝敬父母,就是眼里没活儿,缺乏劳动意识,对家庭成员和别人缺乏责任感。说他们,他们还不服气,百般抵赖。黄先生经过认真地思考,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让孩子们自己看看究竟有没有劳动的意识和责任心。
黄先生家住一座两层小楼,他的书房在二楼。有一天,他故意把一根鸡毛掸子扔在书房门口的地上。不管是谁,只要到二楼书房,肯定能看得到。他倒要看看,哪个孩子有眼力见儿。
布置好了,黄先生在楼上先大声喊大女儿,说叫她有事。大女儿应声来到楼上,她倒是看到了放在地上的鸡毛掸子,但只是“瞥”了一眼,却没有拣起来。她绕开地上的鸡毛掸子,走到爸爸身边。黄先生微微怔了一下,没说话。
接着,他又喊儿子上楼。儿子听到父亲的喊声,也赶忙上楼来。到了鸡毛掸子处,他就“当作”没看见,竟然是从鸡毛掸子上边跳了过来。黄先生皱了皱眉头,还是什么也没说。
最后,他又喊他的小女儿。小女儿听到喊声,也赶紧上楼。她是又蹦又跳,一溜小跑儿上楼。她看是看到了,但却是一脚丫子把那鸡毛掸子给踢到一边去了。黄先生苦笑了一下,又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轻轻地叹了口气。
三个孩子都看到了鸡毛掸子,但谁也不肯猫下腰给拣起来,真是一点儿眼力见儿也没有,黄先生感到很无奈。
就在他刚要针对这件事,开口对孩子们进行训诫的当口,说来也巧,正在楼下的黄夫人听到丈夫把孩子们一个个都叫上楼,心想究竟有什么事,把三个孩子都叫上楼?她想看个究竟,就上楼来。刚一上楼,她一眼就看见扔在地上的鸡毛掸子,一弯腰,顺手就把地上的鸡毛掸子给拣了起来,放到原处。
黄先生看到此情此景,心里不禁一乐:天助我也!夫人来得可真是时候,简直好极了,正合黄先生之意。他指着那鸡毛掸子,不失时机地对孩子们说:
“你们几个‘死囚’,真没有规矩。看到地上有东西,却是视而不见,无动于衷,一点儿眼力见儿也没有,太不像话了。我过去说你们,你们还都不服气。怎么样?你们看看,倒是你们的‘恩娘’,给你们做出了榜样!”
父亲的几句话,说得孩子们都低下了头。在铁一般的事实面前,他们不能不承认自己的缺点。这件事对子女的教育作用很大,给他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事过好多好多年,他们还都没有忘记父亲那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