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心源性猝死并发MODS患者院前抢救成功体会.docVIP

1例心源性猝死并发MODS患者院前抢救成功体会.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例心源性猝死并发MODS患者院前抢救成功体会

1例心源性猝死并发MODS患者院前抢救成功体会[关键词]猝死; 多器官功能衰竭; 抢救 [中图分类号] R45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12-221-01 心搏骤停是院前急救中经常遇到的最严重的急症,WHO(2002年)数据:全球每年10万人中有36~128人发生院外心脏骤停。猝死与心搏骤停密切相关,是心搏骤停的多数结果。因心源性心搏骤停导致猝死者占绝大多数,尽快对患者实施高质量的BLS是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的关键[1]。作者以院前成功抢救重度MODS致心源性猝死1例患者为主线,结合我急救中心近年来抢救院前猝死病例,成功体会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77岁,因“喘憋一日排尿后加重2小时,伴大汗”于2010-9-28 23:35分呼叫120。0:04 120医护司五人到达患者家中。患者病情危重,呼之能应,喘息状,端坐位,大汗淋漓,口唇及四肢末梢苍白湿冷。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4mm,对光反射存在。测血压120/70mmHg,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大量湿罗音。患者既往有心梗病史,肾功能不全病史。立即留置套管针,静点0.9%氯化钠250ml,呋塞米20mg入壶,测手指血糖17mmol/L。00:08分患者突然呼之不应,行心电图示室性自博,36次/分,下颌呼吸,4次/分,即刻予肾上腺素1mg,阿托品1mg静推;持续胸外按压,气管插管,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00:10分予尼可刹米0.375g,洛贝林3mg静推;尼可刹米0.75g,洛贝林9mg入静点;多巴胺40mg,肾上腺素2mg静推。10分钟后,心电图示窦性心律,107次/分,律齐,心音有力,下颌呼吸13次/分,脉搏未触及,予多巴胺40mg静推后离现场,返回。返回途中,持续CPR,心电监护。20分钟后到达我院急诊,给予呼吸机机械通气,进一步生命支持。后转入CCU病房治疗4天后入呼吸科普通病房,病情稳定已能自理。 2抢救 2.1 立即胸外按压因120急救人员为患者猝死的现场目击者,当患者心率开始急剧减慢时,急救人员立即行胸外按压,重视到此例患者围心脏骤停期的抢救,立即启动了心肺复苏抢救程序,为抢救争夺了最佳时间。 2.2 立即行气管插管本例患者心搏骤停主要原因为心源性猝死。先兆表现明显喘憋,大汗,面色苍白,不能平卧,双肺布满湿罗音。尽快开放气道,保持气道通畅,建立呼吸支持,气管插管是目前唯一能快速改善通气,防止脑缺氧,提供患者氧供最确实有效的措施。有研究表明,气管插管在重症患者致MODS病例中能较好地维护机体重要脏器功能,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病程,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重残死亡率,较好地改善了患者的预后[2]。 2.3 立即使用强有效的药物迅速建立静脉通路,给予复苏药物:肾上腺素、阿托品;升压药物:多巴胺;呼吸兴奋剂:尼可刹米、洛贝林。 3成功体会 3.1 迅速有效的抢救措施现代医学告诉我们猝死病人抢救的最佳时间在4分钟内。通过此例患者的抢救可以看出,抓住最佳抢救时间,“早期、快速、有效”的CPR,复苏成功率会高且生存质量好[3]。我中心急救人员经规范培训,急救意识强,急救技能娴熟、到位,持续高质量、未间断的CPR,迅速有效的气道建立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3.2 人员配备合理,分工合作明确此次出诊配备一名司机,一名医师,两名护士及一名担架工。因司机,担架工都经过岗前培训,五人在抢救过程中完全可以克服院前急救人员单一的不足。医护团队合作意识强,分工明确,单项技术高,整体技术高,按压-通气连接好,人员替换连接好,保证了高质量的CPR。 3.3 选择最佳转运时机,院前、院内衔接好此例患者抢救10分钟恢复窦性心律后,急救医师能够抓住转运时机,争分夺秒,边抢救边将患者尽快送至医院。我院具备通畅的院前、院内衔接机制,建立了救护车专用通道,使院前救护车能快速到达医院急诊科,保证患者从院前送达医院时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得到进一步生命支持。 总之,对于该病例的成功院前救治,进一步说明院前急救必须坚持争分夺秒,时间就是生命,早期到达现场,早期开始CPR,早期启动急救生存链对提高复苏成功率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贾佳,猝死的院前救治.北京急救中心,2008.56-62. [2] 杨祖清,付守芝,车军,等.早期气管插管抢救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研究.中国急救医学杂志,2010,30(2):164-167. [3] 陈峰,柯俊,王晓萍等.福建省急救中心116例院前猝死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国急救医学杂志,2010,30(3):277-279. 1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